铜作为重要的工业金属,凭借其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子、建筑、交通及机械制造等领域。因其需求波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铜价常被视为宏观经济走势的“风向标”,故而获得“铜博士”的别称。
铜产业链条长、参与主体多、资金密集性强。一条完整的铜产业链涵盖上游采矿与冶炼、中游加工制造(如铜杆、铜管生产),以及下游终端应用(如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家电等)。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基于主体信用、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能够为铜产业链构建覆盖全链条的金融解决方案。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快速响应链上企业在结算、融资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01
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铜产业链中常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该模式中,上游的铜精矿、废铜供应商在与核心冶炼企业交易过程中形成应收账款,这些供应商可凭借真实交易背景和核心企业确权,将应收账款转让或质押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前获取流动资金。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该模式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撑,以真实应收账款作为还款保障,大大缓解了中小供应商因账期较长导致的资金压力。
例如,某大型铜冶炼厂与多家中小矿企达成长期合作,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银行为矿企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矿企提前回款,核心企业延长账期,实现多方共赢。
02
存货融资
铜产业链中游及下游企业中,常见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占压资金现象。存货融资模式允许企业将符合标准的铜精矿、电解铜、铜杆等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该模式依托“物的信用”,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实现货物溯源、实时监控和权属清晰,有效解决了动产质押中的监管和估值难题。
03
预付款融资
铜产业链下游多为电线电缆、铜加工材、家电制造等企业,它们常需向大型铜厂或贸易商预付款项以锁定货源或价格,资金压力较大。
预付款融资可帮助下游买方在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后,由金融机构垫付剩余货款,买方随提随还、按批赎货。这不仅缓解了买方的资金压力,也有助于其锁定采购成本、规避铜价波动风险。
例如,某电线电缆企业向铜杆厂采购原材料,可通过预付款融资方式,获得银行授信支持,仅支付一定比例保证金即可锁定大批货源,待生产销售后再逐步偿还贷款,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04
供应链票据融资
供应链票据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由核心企业签发或承兑的电子商业汇票。该类票据可拆分、可流转,适用于多级供应商融资场景。
在铜产业中,一家中型铜加工企业在收到核心企业签发或承兑的供应链票据后,既可持有至到期收款,也可向银行贴现或向上一级供应商支付货款,从而实现信用的沿链流转和资金的高效利用。据悉,上海票据交易所推出的供应链票据平台,已在多家铜产业企业中试点推广,效果显著。
无论采用何种融资模式,铜产业供应链金融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真实”的基础上。
安全意味着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货物从仓储、运输到交割的全流程可视、可控、可溯,确保物权清晰、风险可控;真实则要求所有融资必须基于真实交易背景,杜绝虚假贸易、重复质押。
只有在规范、透明、技术赋能的前提下,供应链金融才能真正实现贯通全链路、赋能铜产业的目标,从而提升中国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文章来源于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