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不仅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今天,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科技与普惠金融正在深度融合,大数据在数字信贷领域将更加广泛应用,数字信贷正在深刻改变着普惠金融服务的供给模式与市场格局。因此,如何把握数字发力点就成为“十五五”期间普惠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点。
提倡科技赋能,加快数字信贷
一是构建普惠金融数字信贷投放系统,开通“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双向金融信息反馈渠道,在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应用环节进行管理,推进“放贷数字化+授信无感化”金融服务。比如传统信贷模式依赖线下尽调、人工审批和抵押担保,存在明显服务瓶颈。在科技赋能情况下,通过数据、算法与场景深度融合,系统可以根据消费场景、经营场景提前预判客户需求,客户无需主动申请,实现“按需授信、即时放款”,增强客户无感体验,加快数字信贷良性发展。
二是整合内外部数据,对外打通社保、医保、政务数据,联通生产、物流、销售数据,链接支付、社交、税费信息数据,在企业商誉数据、企业司法数据、企业征信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基础上,开展数据分析,提升数据要素创造价值能力;对内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处理内部海量数据,全面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准确预测客户违约风险,实现信贷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匹配数字信贷供给,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三是开发数字信贷营销作战平台,采取“数字化+网格化”模式,集成金融服务覆盖、客户分布、产品销售、风险预警等核心功能,实行网格化与可视化销售布局,加强中小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等营销合作,联合设计产品创新、客户推荐、贷前筛查、贷后监测等模型,开展区域化运营、数字化营销、差异化销售,覆盖从客群识别到营销落地全流程,不断满足中小微企业日益高涨的资金需求。
聚焦人工智能,实现数字运营
“十四五”期间,我国政府已将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毫无疑问,“十五五”期间国家将会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进入普惠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改变金融服务模式,实现客户筛选、资产配置、动态调仓、风险评估、贷后管理的全流程人工智能服务。
“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可以优化客户分析模型,驱动大数据信用评估系统。由于传统信用评估模型难以覆盖“征信白户”,人工智能可通过分析社交媒体、购物消费记录等非传统数据源,不仅为缺乏信用记录人群提供信用评分和等级,还可利用AI大模型构建更精准的中小企业风险预测模型,提升信贷材料识别准确率和审核效率,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提高质量融资成功率,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依靠信用资源获得银行贷款,让“数据信用”成为小额信贷在“十五五”期间的一块新基石。
“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可以推进普惠信贷业务环节自动化运转,实现数字化运营、流程化审核、规模化运转。比如,中小银行、城商银行、农商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借助客户多维数据与多模态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精准把握客户消费习惯和偏好,挖掘新市民、老年人、灵活就业者、退休人员以及普通工薪阶层人群等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提出智能化、个性化信贷解决方案,让更多的普通人群也能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推广智能投顾,丰富数字服务
“十五五”期间,我国居民可投资资产规模持续扩大,高净值人群数量将突破500万大关,全社会对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更会大幅激增。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研究显示:2024年我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00亿元。2025年我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可达2000亿元,按照每年递增20%-30%计算,2030年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前景可观。
但是,随着普惠金融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资产结构越来越复杂,普通投资者由于金融素养有限,很难做出最优投资决策。于是,这就为智能投顾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的线上财富管理逐渐成为年轻人信赖的理财方式。随着年轻一代财富逐渐积累,对于互联网平台智能投顾的需求逐渐加大,客观上推动着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重视智能投顾的研发和推广,成为未来推动智能投顾发展的主导动力,社会财富管理市场将进一步深度重构,一体化财富管理模式会随之改变,强化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将成为“十五五”期间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十五五”期间,推进智能投顾服务不仅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改变传统投顾行业“人力成本高、服务规模有限、标准化不足”的痛点,更可以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让大学生、职场新人、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灵活就业者、返乡创业者和新市民等普通群体也参与投顾行业的资产配置,完成从单一高端财富管理向普惠服务转型,满足长尾用户普惠理财的金融需求,真正实现人人可享专业投顾服务的梦想。
“十五五”期间,智能投顾还将加快推动金融产品从“卖产品”转向“嵌入场景、随需而配”,将金融产品与各类生活场景更多融合,围绕普惠信贷、智能风控、精准营销、保险创新、财富管理等重点领域,使金融服务更加贴近用户日常。例如,在养老场景中,智能投顾可根据用户的退休计划和预期生活水平,为其配置合适的养老保险、基金等产品;在教育场景下,针对子女教育规划,提供相应的教育金储蓄计划或教育主题基金等,打造一批“场景—数据—产品—风控—合规”一体化推进的标杆创新产品,让用户在特定生活场景中自然地获取所需金融产品,实现“嵌入场景、随需而配”,增强用户与金融产品之间的黏性,而非一锤子买卖的“卖产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