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广东茂名:创新物权信用数智化全价值链金融模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5-06-13 270
导 读

      3月13日,茂名市财政局就《关于创新“物权信用数智化全价值链金融模式”推动茂名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性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通过创新物权信用数智化全价值链金融模式,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提出:解决融资难题。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实现在财政资金退出后,商业模式和物权金融模式可持续发展,包括订单贷、仓单贷、社会融资、票据贴现等融资模式正常运行,并推动物权信用金融模式进一步发展完善。

 

关于创新“物权信用数智化全价值链金融模式” 推动茂名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国性普惠金融发展 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黄坤明书记关于“百千万工程”讲话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农市发〔2024〕4号)、《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农质发〔2014〕1号)相关规定,结合我市金融赋能农业特色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市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茂名金融监管分局等部门,探索构建“物权信用数智化全价值链金融模式”,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我市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物权信用是相对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而言,包含不动产信用和动产信用,由于不动产信用基本能通过商业银行风控审查,所以本实施意见主要研究解决动产信用问题;数智化即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芯片、物权编码)等技术手段,全价值链是指种植、采集、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各价值创造点的整个过程,本处所指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质量安全、品牌赋值、金融赋能服务体系等。根据《关于公布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的通知》(财金〔2024〕81号)、《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4年度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粤财金〔2024〕18号),本项目已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获得奖补资金2250万元。

 

总体要求

       一是坚持牢牢把握普惠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二是创新引领,示范带动。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先进模式,探索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做法。三是加强管理、发挥效益。综合运用支小支农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以及对政府性融担机构奖补等方式,引导本创新体系推广,完成普惠金融示范区绩效考核目标。四是协同联动,扩大效应。统筹发挥财政、金融、监管、产业等部门的联动效应,撬动更多资源投入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

 

实施方案

      (一)主要措施

      1.建设农业特色产业交易中心,为物权信用体系提供运用场景。由市县两级政府分别组织有公信力的建设营运,当前按照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原则,在区(县级市)级,可依托现有资源(如化橘红、罗非鱼、沉香、荔枝等已具备文化展示、产品交易、仓储等基本硬件条件),迅速建立起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载体和平台。打造聚集“品牌认证、品牌营销、全链溯源、检验检测、分级定价、渠道拓展、线上交易、供需撮合、联合审批、会展商贸”等服务的交易中心。为众多农业企业提供集“产业展示、科技数据、线上交易、线下体验、平台孵化、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综合服务,在全国打响特色农产品“信字号”品牌知名度,长远来考虑,则筹建专门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同时市级加快筹建市级农业产业交易平台,然后将各区(县级市)特色平台农业生产仓储销售数据汇集到市级平台。

      2.建设质量数字化品控体系,为物权信用体系提供核心数据支撑。以政府+行业协会为治理主体,以区域有公信力的企业为交易主体,实现品牌、品控、交易对外的统一管理。在源头生产环节,引入数字溯源技术,实现荔枝、龙眼、化橘红、罗非鱼等农产品种养、分选、清洗、保鲜、称重、赋码等全过程数字化,建立基于农产品身份标识(如RFID射频标签)及北斗卫星时空监控体系的农田农户交易三套数据,依托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标签),确保农产品带证上市和可追溯。在加工环节,建立生产与初级农产品加工及精深农产品加工三者之间关联关系的可信基础数据库。在交易环节,以“茂名及各区(县级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筹备)”为载体,进行统一对外可信交易。引入保险及再保险公司参与源头治理、全过程管理、保险保障。

 

      实施路径,主要采取产出好品质,证出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创出好品牌四步走思路。

       (1)产出好品质。①标准制定(法证依据)。一是前期按国家地理标识产品执行准入,中期按市地方标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分级(5A-3A)。后期对深加工企业进行地理产品的授权准入,并坚持科技先行,通过技术擂台赛选出好技术、好品质。②标准贯彻(企业自证)。依托“农产品质控体系共建管理平台”,进行企业自证。

      (2)证出好产品。一是标准验证(信誉联盟他证),二是品控溯源,三是保险保障。

      (3)卖出好价格。搭建完善线下线上销售渠道,确保在全国出圈。

      (4)创出好品牌。通过媒体矩阵、认证出品、农产品奥运会、引入社会共治概念、宣传矩阵等方式创建品牌。

      最终将农产品工业品化、数字化、品牌化、金融化,达到金融赋能条件。

 

      3.搭建物权信用融资平台,为物权信用体系提供有效实现形式。推动政府、银行、保险以及担保等行业深度合作,依托市县两级农产品交易中心,借助我市已列入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资金支持,引导银行发挥贷款资金支持作用;保险公司发挥为企业经营及价格风险缓释的保障作用,创新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和保险产品,开展全流程介入式保险,为物权增信,如化橘红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地理产品被侵害损失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仓储财产综合险等;政策性担保公司发挥为企业增信为银行分险。融资平台要与第三方监管机构合作实现源产品物权合规确权,建立物权估值机制,要使银行通过掌握交易中心各企业的库存、交易数据,更清晰地了解到企业资金流、货物流等情况,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缓释银行贷款风险,从而在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更符合市场需求面向买卖双方的订单融资、仓单融资、社会融资、票据贴现等服务,共同解决荔枝、龙眼、化橘红、罗非鱼等农产品种养农户农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与产业链延伸,推动物权信用体系取得实际成效。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品牌,推动线上线下销售。进一步拓宽特色农产品在食品加工、保健品开发、餐饮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以此带动包装、物流、电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激活更多种植、加工、销售企业的融资需求。建设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体验游、美食游等旅游线路,让游客在了解文化的同时,也能购买到正宗的产品,实现文化、旅游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25年1月-2025年3月):

      (1)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尽调、论证和报批工作。

      (2)以公开、公平方式遴选第三方监管机构、合作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确定建设运营方,签订合作协议。

      (3)启动示范性项目和茂名市及各区(县级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筹备工作。

      (4)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升参与各方对新模式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试点推广阶段(2025年4月-2025年12月):

      (1)根据各区(县级市)实施进度和规模情况,选取五棵树一条鱼或其他产品具体品种作为试点,在各区(县级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营主体进行模式验证。

      (2)根据试点情况,对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参与主体数量和农产品品种,提高模式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争取省级世界银行项目资金支持。

 

      3.全面实施阶段(2026年1月-2027年12月):

      (1)进一步筹集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物权信用数智全链金融模式”,实现对主要农产品品种和经营主体的全覆盖。

      (2)将各区(县级市)数字农业数据收集到市级农业企业平台,建设农产品数智底座。

      (3)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4)定期开展模式运行效果评估,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

 

      4.模式推广(2028年以后):形成模式,对外推广。

 

预算计划

       安排2250万元用于物权信用数智化全价值链金融模式打样资金,推动银行贷款,带动社会融资,提升整个体系服务效果。资金来源为2024年度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资金。其中:

      (一)奖补资金中安排经营风险补偿金1750万元,用于补贴全链路保险保费,包括财产险、质量险、地标保护险和价格保险。

      (二)奖补资金中安排500万元,以及省农担公司出资500万元,合计1000万元,共建政策性农业信贷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

 

职责分工

      (一)市财政局

      在市政府领导下,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茂名监管分局、市国资委等部门共同推动项目建设,并负责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和使用监管,推动物权信用融资平台建设,推动农业数智化(物权金融)上市标的建设。

 

      (二)市农业农村局

      负责产业治理,包括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指导市县两级企业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建立品控体系等。

 

      (三)各区(县级市)政府

      负责区(县级市)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和品控体系建设,配合市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落实物权金融模式的赋能。

 

      (四)茂名市及各区(县级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筹备)

      作为农产品质押融资监管服务体系基本载体,建立茂名市农业大数据底座。

 

      (五)第三方监管机构(XX农产品交易中心)

      依法对接相关监管体系,建立物权估值机制,实现农产品物权合规确权。

 

      (六)投资运营方

      以市县两级企业分别作为投资主体,并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和运营团队,负责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运营,并建立我市农业大数据运营体系。

 

      (七)合作保险机构

      打造集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标准化技术服务和保险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管有效衔接。

 

      (八)合作银行机构

      基于物权信用体系相关数据,为农户农企提供融资服务。

 

成效目标

      (一)解决融资难题。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最终实现在财政资金退出后,商业模式和物权金融模式可持续发展,包括订单贷、仓单贷、社会融资、票据贴现等融资模式正常运行,并推动物权信用金融模式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推动产业升级。数智化农业建设形成新质生产力,派生出项目投资需求,建成中国首个农业数据中心,建立首个中国农业数智化(物权金融)上市标的,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包括金融业。

      (三)增统纳税。全面推动生产服务业和数字(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第一产业提供可信数据来源,在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实现增统纳税,即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统计数,向地方政府缴纳税收,第一步以具体产品作试点,第二步全面推进。

      (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健康食品和可信产品。

      (五)创建好品牌,卖出好价格,实现好销售。树立茂名农产品全国知名品牌,增加广大消费者获得感、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负责财政金融、农业农村工作的市政府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统筹安排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资金2250万元,用于风险补偿等方面。同时,由于农业产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数智技术赋能,会创造派生出许多新的投资项目,需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整合各类资金,引导政策性贷款、央地国企投资、社会资本投入。

 

       (三)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物权确权登记、资产评估、风险补偿等,为模式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四)强化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模式运行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金融安全。

 

       (五)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物权信用数智全链金融模式”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新模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文章来源于茂名市财政局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