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北京平谷: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 建设特色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5-03-23

平谷区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3月20日,北京市平谷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公开征集意见。《工作方案》明确到2027年建成具有平谷特色的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设定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规模、创新融资产品数量、上链核心企业数量、链上企业融资授信规模等具体目标。

  在工作任务设置上,《工作方案》从四个方面入手,主要内容包括:
 

  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
      
创新生猪、蛋鸡鸡蛋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

  支持金融机构与生猪和蛋鸡鸡蛋产业链重点种业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探索推进种业企业全产业链融资服务模式。

       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金融服务样板。

  金融机构联合直播电商平台和核心企业搭建专属供应链金融平台,针对直播电商销售周期短、订单量波动大的特点设计更加灵活的产品,结合物流配送特点创新开展模式。,MCN机构、直播服务商和主播达人凭平台身份认证即可融资。

      发展多品类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综合融资模式。

  以普洛斯产融科技为模板,推动现代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为仓位租户提供个性化融资。

  全力推动核心企业引领作用

      建立核心企业“白名单”制度。

  以资产负债率适宜、合规经营、主业清晰等为基本原则,确定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白名单”,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对接、优先支持。

推动核心企业支持供应链融资。

  鼓励链上核心企业扛起链主大旗,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等增信作用,支持上下游企业供应链融资。

      支持链上企业并购重组。

  引导金融机构挖掘业务系统大数据,发挥金融资本力量,助力核心企业与全市、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主体间并购、重组。

      探索开展“链主+基金”发展模式。

  加大核心企业与央国企创投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对接,加大与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对接。

      构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基底。

  依托全市统一的,持续推动平谷区内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接入平台,便利区内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提高供应链信贷融资效率。

  打好供应链金融政策组合拳

      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策略。

  建立平谷担保联盟,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探索“总对总”业务模式,针对15条产业链开展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减少重复尽调。

      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创新发展供应链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增加等供应链保险服务。支持银行机构与担保公司将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资产及保单纳入常用增信措施范围。

      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

  加大供应链金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组织打击利用供应链金融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虚构贸易、虚构应收账款融资、信用滥用等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全面畅通多方对接渠道

      覆盖所有产业链上所有企业,逐行逐户逐项解决企业需求

  深化平谷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聚焦15条产业链将服务对象扩大至全区所有企业,。

      服务企业接待日

  每月一次“”活动,设定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环节。每月一次“”活动,通过入企调研、现场座谈,为所属产业链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融资培训

  对链上企业进行,针对同一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共性需求,提供融资规划、信贷通识、融资租赁、期货外汇、股改推进、股权投资引入、上市挂牌辅导等培训内容。
 

  全文:

平谷区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中央和北京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门《关于印发〈北京市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银京发〔2024〕41号)》、平谷区经济工作专班《平谷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进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发展,精准服务平谷区主要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稳定,加速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协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助力平谷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市、区政府关于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要工作部署,按照“问题导向、多方联动、创新驱动、风险可控”的原则,完善产融对接机制,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创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模式,发挥核心企业引领作用,通过核心企业信用传导,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大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推动现代产业链集群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区政府确定全区主要产业链供应链,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性担保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方式对接,实现链上企业融资与发展。

  (二)坚持服务核心、服务中小微。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需求为中心,传导核心企业信用和数据,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提高授信可获得性、扩大融资规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

  (三)坚持科技引领,数字化赋能。依托全市统一的供应链金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推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仓储及物流企业、科技平台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形成公平有序、良性循环和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四)坚持立足平谷、京津冀协同。围绕产业链上重点项目建设和核心企业需求,通过资金融通、金融招商等方式,招引企业入区投资,发挥核心企业在京津冀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延链补链强链。
 

三、工作目标

  到2027年,基本建成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融资对接精准高效、融资风险整体可控的平谷特色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全区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金额突破500亿元。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融资产品不低于10个,上链核心企业不低于50家,推动链上企业融资授信规模年均不低于100亿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四、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

  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全区产业特点,紧紧围绕平谷区优势产业配置金融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首批优先选择2—3条较成熟、链条较长、核心企业配合度较高的产业链作为切入点,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寻求破解核心企业确权难、存货质押监管难、供应链信息共享难等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

  1.创新生猪、蛋鸡鸡蛋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与生猪和蛋鸡鸡蛋产业链重点种业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系,常态化对接融资需求,加大“种业振兴贷”、“活体贷”等适配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探索推进种业企业全产业链融资服务模式,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帮助特色企业做优做精。发挥金融机构集团多牌照优势,联合梳理京津冀范围内链上企业客户,推动社会和金融资本参与联动投入种业项目,助力强化京津冀产业链集群,支持打造“种业之都”。

  2.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金融服务样板。金融机构联合直播电商平台和核心企业搭建专属供应链金融平台,针对直播电商销售周期短、订单量波动大的特点设计更加灵活的订单融资产品,结合物流配送特点创新开展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模式。联合直播电商平台积极培育“直播+金融”新消费场景,研究开发“主播贷”等特色产品,MCN机构、直播服务商和主播达人凭平台身份认证即可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其客户资源庞大、分支机构发达、金融资金充足等特长,通过金融机构自用、高端客户定向采购、云端商城展销等方式推进现代物流仓播、丝路电商休闲消费直播基地等五大直播电商产业集群发展。

  3.发展多品类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综合融资模式。以普洛斯产融科技为模板,推动现代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为仓位租户提供个性化融资,提高仓位出租率及运营效率。围绕创新试点产业链供应商、生产商、核心企业、经销商、品牌商等不同环节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建立起为链上企业提供应收类、存货类融资产品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制定应收账款融资、动产仓单融资等金融产品的具体操作模式和实现路径。
 

(二)全力推动核心企业引领作用

  4.建立核心企业“白名单”制度。各链办部门以资产负债率适宜、合规经营、主业清晰等为基本原则,确定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白名单”,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送,实行名单动态管理,按照年度更新调整。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对接、优先支持。强化激励约束,推动核心企业加强自身信用管理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支持,与银行开展信息共享、债权确认、业务确真、信用传递等合作。

  5.推动核心企业支持供应链融资。链办部门、属地镇街与金融部门协同,鼓励链上核心企业扛起链主大旗,在发挥产业链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自我融资的同时充当所在产业链的融资中心,配合金融机构提供所需数据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货物回购、担保、差额补足等增信作用,支持上下游企业供应链融资。

  6.支持链上企业并购重组。引导金融机构挖掘业务系统大数据,发挥金融资本力量,助力核心企业与全市、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主体间并购、重组,扩大规模和业务类型,延伸产业链条;做好数字金融,搭建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的信息化合作,促进相关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的协同效应,补足产业链;落实科技金融,加大科技类金融产品创新,赋能信息服务、低空经济、农业科技等领域核心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强化产业链。

  7.探索开展“链主+基金”发展模式。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积极争取中央与市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发挥中央、市、区各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撬动作用,抓好资本市场政策窗口期,加大核心企业与央国企创投基金、并购基金、S基金、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对接,加大与社保、保险、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对接,促进政府基金与创投机构、耐心资本协同,通过链主牵引、资本带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大力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以及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拓宽核心企业和链上企业股本资金来源,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

  8.构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基底。依托全市统一的小微金服、融信、供应链金融及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推动平谷区内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接入平台,发挥好各平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服务的功能,便利区内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提高供应链信贷融资效率。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各产业链生产经营周期和行业发展阶段特点,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内外部信用信息,加强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推进“流水贷”“技术流”模式等大数据纯信用贷款的应用。
 

(三)打好供应链金融政策组合拳

  9.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策略。进一步发挥平谷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作用,激励基金运营机构扩大担保规模,放大担保倍数,引导基金加强对链上小微企业融资增信支持。引进首创担保、亦庄担保、中小微再担保等政府性担保公司,建立平谷担保联盟,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探索“总对总”业务模式,针对15条产业链开展批量担保业务合作,减少重复尽调,提高担保效率,合理厘定担保费率,为链上小微企业批量化融资增信。

  10.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发展供应链保险,鼓励银保、银担合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分险服务。鼓励保险机构将服务嵌入供应链环节,增加营业中断险、仓单财产险、农业中关村科研损失险等供应链保险服务。支持银行机构与担保公司扩大产业链供应链的融资增信措施,将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资产及保单纳入常用增信措施范围。

  11.优化企业上市梯度培育策略。各链办部门结合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摸排链上中小微企业上市意愿、经营情况等,完善区级上市企业储备库,实现批量纳入、分层管理、动态调整、精准服务。联合北京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等专业机构,对入库企业进行批量“诊断”,研判企业上市、挂牌成熟度,协助企业找准板块定位,实施“靶向”改进。推动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上市培育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协助中小微企业更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12.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一是对供应链核心企业监管,加大供应链金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依法依规查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取贷款、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并记入市场主体及其主要负责人信用档案,失信问题严重的要纳入涉金融失信“黑名单”,采取适当措施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二是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监管,牵头组织打击利用供应链金融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虚构贸易、虚构应收账款融资、信用滥用等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四)全面畅通多方对接渠道

  13.用好两个机制,强化产金协同联动。深化平谷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聚焦15条产业链将服务对象扩大至全区所有企业,覆盖所有产业链上所有企业,逐行逐户逐项解决企业需求。建立重要项目建设融资会商机制。聚焦“平谷区政府投资产业配套项目清单”融资服务,在项目建设前召开金融机构融资会商会,综合项目所属产业链、项目资本金、投入产出测算等内容,提供不同的金融解决方案供项目执行方比选。

  14.办好两个活动,擦亮服务企业“名片”。每月一次“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设定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环节,参加活动的企业在政府现场宣讲政策指引下提出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对接服务。每月一次“入企服务日”活动,邀请上级金融监管机构及各类金融机构参加,通过入企调研、现场座谈,为所属产业链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化拓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效果,解决产业链上各企业融资需求。

  15.做好两个培训,提高银企对接质量。各链办与金融工作部门对链上企业进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培训,帮助中小微企业了解融资支持政策、熟悉金融服务产品、培养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丰富培训方式和内容,针对同一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共性需求,提供融资规划、信贷通识、融资租赁、期货外汇、股改推进、股权投资引入、上市挂牌辅导等培训内容,加强融资经验交流,提升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能力。拓展培训对象,对金融机构开展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等政策培训,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产业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供应链金融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担任召集人,就核心企业库企业名单、激励约束政策等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及时研究供应链金融推进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专班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委,牵头各链办负责统筹落实平谷区供应链金融各项具体工作,做好每月一期的入企服务日活动,解决供应链产业链上企业融资问题。

  (二)强化政策协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协同,动态调整优化,综合实施各种资质认定、财政补贴、人才进京、增加科研设备与场所供给、业务协同等措施,为各条产业链提供底层支撑,支持链上企业发展。

  (三)强化宣传推广。总结全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先进经验,通过中央市区三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加大对重点产业链发展模式、创新平台、推动链上小微企业融资发挥显著作用的核心企业等的宣传力度。
 

  文章来源于广东省供应链金融创新合规实验室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