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2024年各地供应链金融政策盘点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5-02-10

  本报告基于各地政府部门已公开信息整理而成。由于不同地区相关政策的公开程度各异,本报告可能存在疏漏,仅供参考。

目录

一、2024年各地供应链金融政策概况

二、北京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市级相关政策

  区级相关政策

三、上海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

  其他市级相关政策

  区级相关政策

四、湖北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总体规划

  落实方案

  其他省级政策

  市级相关政策

五、山东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省级相关政策

  市级相关政策

  (1)青岛

  (2)临沂

六、广东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省级相关政策

  市级相关政策

  (1)广州

  (2)深圳

七、重庆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制造业专项政策

  制造业相关政策

  其他领域相关政策

八、其他地区供应链金融相关重要政策

  (1)天津

  (2)合肥

  (3)福州

九、总结

图片

一、2024年各地供应链金融政策概况

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按文件发布时间)国内各地共发布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177份,其中针对供应链金融的专项政策11份,内容中涉及供应链金融相关表述的政策166份。各地政策发布数量如下图所示(仅列举前10)。

图片

  图 1:2024年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发布数量前10地区

  由图1可见,湖北、广东、山东、重庆四地在2024年的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发布数量较为突出。事实上,这四个地区的政策发布数量之和已经占到全国政策发布总数的40%。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将选取上述四地,以及北京和上海两个重要地区进行详细盘点。

图片

二、北京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图片

  1

市级相关政策

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北京最重要的市级供应链金融政策是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的《》(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旨在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工作方案》共包含6项重点任务。一是做好本市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二是进一步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三是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管理模式;四是推动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生态创新改革先行先试;五是加强政银企对接交流;六是加强供应链金融规范引导和数据治理。

  《工作方案》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坚持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坚持科技引领、数据赋能,坚持协同发展,稳链补链。未来三年,将推动北京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不断迭代、优化和完善,预计2024—2026年期间,通过本市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产业链供应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规模力争年均不低于500亿元,带动全市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规模年均不低于1000亿元。

  此外,北京2024年出台的文件还有以下涉及供应链金融的内容:

关于完善首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意见

  科技金融领域,《》要求“打造北京市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开放订单采购等供应链信息,支持银行机构开展脱核模式供应链金融业务”。

关于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支持首都绿色低碳发展的意见

  绿色金融领域,《》强调“加强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向绿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北京市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绿色金融业务”。

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专精特新领域,《》提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发‘专精特新贷’特色产品,增加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2

区级相关政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

  就市内下辖区域而言,北京经开区在供应链金融政策方面最为活跃。《》提出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制定产业链核心企业“白名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整链授信”等模式,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聚焦提升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质效,支持产业金融机构落户经开区,促进创投、征信、担保、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业态发展壮大,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动产业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则给出了具体的奖励政策。其中提出建立完善供应链金融体系,吸引一批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多元金融机构在区内展业。针对四大主导、六大未来产业,鼓励多方联动探索整链授信创新模式落地。鼓励金融机构依托产业链生态场景创新业务模式,采取多样化的产品工具和组合,满足链上企业的综合金融需求。鼓励商业保理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运用保理融资及融资租赁等方式提升对实体产业的服务能力,当年业务合同金额达到1亿元(含)以上的,按当年为企业提供融资总额的0.1%给予奖励,每户每年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朝阳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除经开区外,《》提到要“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主动做好资金续接服务”。《》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围绕科技研发、技术引进、投资并购等关键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也提到要“联合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首贷续贷、上市辅导、保险保障、股权融资、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融资、担保增信等‘一站式’服务” 。

 

三、上海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1

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行动方案
 

  上海在2024年最主要的市级供应链金融政策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等七部门印发的《》(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提出一个总目标、五个具体目标和20项具体任务。至2025年末,实现上海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及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全覆盖,实现产业、科技以及金融的融合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产业全链条的能力,建立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及一批案例。

  《行动方案》针对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痛点堵点,要求重点做好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服务重点产业客群、发展智慧型供应链金融、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守牢风险合规底线五方面工作。

  其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又可分为五项内容。一是战略上高度重视,优化资源配置,鼓励银行机构成立供应链金融牵头管理部门。二是实施差异化信贷管理,鼓励银行机构可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信贷管理办法。三是提升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银行机构将供应链金融服务嵌入企业交易环节,积极开发体系化、全场景的数字供应链金融产品。四是提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质效,推动核心企业和政府采购部门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五是加大动产和权利融资服务力度,鼓励银行机构选取流通性强、价格体系健全的动产,开展存货、仓单质押融资。

  “服务重点产业客群”主要聚焦上海“总部经济”优势,服务上海重点产业集群。支持以集团总部为产业链核心企业,集中化开展集团内成员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优选一批试点银行,围绕服务重点产业链专做专研。

  “发展智慧型供应链金融”一是提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建设,鼓励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创新应用。二是提升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开展异地远程开户试点的力度。三是提升供应链金融智慧风控能力,建立全流程线上资金监控模式,支持探索“脱核”供应链金融发展。

  “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要求各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对接行业商会及协会,建立包含总部企业、重点供应链等名单库机制,培育优化“政府、银行、保险、行业、企业”长期合作关系。

  “守牢风险合规底线”一方面要求完善全过程风控和加强自主风控,防止供应链金融异化为部分市场主体违规融资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防止供应链金融脱实向虚、以供应链金融名义开展违规业务。另一方面,也鼓励设置灵活性的还款政策,支持企业随借随还,有效控制融资综合成本。
 

  2

其他市级相关政策

  在上述《行动方案》之外,上海在2024年还有多个领域的政策涉及供应链金融相关表述。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要求“市地方金融、经济信息化、国资、数据等部门会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沪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与链主企业合作,推进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开发差异化的融资产品,完善服务体系。支持深化供应链票据产品服务功能,扩大供应链票据应用,便利票据贴现。”同时,“市数据、经济信息化、科技、商务、国资等部门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产业链相关企业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提高担保权利透明度,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提升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
 

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

  在工业服务方面,《》支持企业在电站设备、汽车、化工试剂、药品、乳制品等领域打造可信供应链平台,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
 

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本市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在贸易融资方面,《》提出,搭建重点服务AEO的供应链金融系统。进一步发挥“单一窗口”大数据的优势,提供真实贸易背景和合规风险支撑,推动金融机构对AEO及其上下游企业的贸易融资给予支持,鼓励银行为AEO提供免抵押担保的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支持。
 

关于加强本市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若干措施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提到,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担保业务新模式,为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增信赋能。深化市区联动、“政会银企”等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园区批次贷”“商会批次贷”。

 

关于协同做好“上海产业绿贷”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在绿色金融方面,《》提出持续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支持绿色供应链金融试点示范,深挖重点产业链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强化对链主企业的融资服务,支持通过应收账款、票据、仓单和订单融资等方式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绿色转型发展。
 

  3

区级相关政策

  过去一年针对区一级的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事实上主要由上海市政府印发。2024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支持浦东新区等五个重点区域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若干措施,对部分区域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进行了针对性部署。
 

关于支持宝山区打造吴淞创新城等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的若干措施

  其中,《》提出聚焦钢铁等领域,积极构建大宗商品产业生态圈,在产业链协同、大数据服务、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研发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服务功能方面融合发展,有效整合供应链各方资源,加强服务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对接和互联互通,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
 

关于支持普陀区打造半马苏河有色金属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的若干措施

  《》着重推进有色金属电子交易基础设施建设和仓单电子化管理系统构建,对符合条件的有色金属行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给予专项扶持,集成信息查询、现货交易、产能预售、撮合交易、基差交易、跨境电商、在线交易、云仓运配、知识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功能。
 

关于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集聚区的若干措施

  《》则是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完善针对中小平台的金融产品,拓展供应链金融。

 

四、湖北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1

总体规划

关于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 全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湖北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首先是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中,从基础设施、产品创新、政策赋能、风险防控等方面对湖北省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省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省供应链金融征信服务平台,汇集涉企政务、公共信用、供应链业务、数字化仓储设施等数据,提供数字化征信和金融仓储监管等公共服务,对接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和模式创新。支持以花湖机场武汉新港、宜昌三峡物流园、襄阳北国际物流园等条件成熟的园区为重点,建设物流金融发展示范区,惠及链上小微企业。

  而在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行动计划》确定从三个方向开展工作:

  实施供应链金融试点。围绕商贸物流、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等领域,打造“联链通”“楚道云链”“楚农通”等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试点电子债权凭证、应收账款、预付采购、动产仓单等融资创新业务,面向全链条中小企业提供普惠融资服务,逐步推广复制到服装、汽车、医药等产业链。

  丰富供应链金融应用场景。鼓励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围绕供应链关键环节创新商业保理、再保理、融资租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再担保等产品,将供应链核心企业优质信用向上下游中小企业辐射。探索将社会责任表现、生产者责任延伸和碳账户评级作为绿色信贷考核指标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模式。

  对接全国金融要素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上海票据交易所等全国性资金流转大平台深度对接、信息共享,完善供应链金融结算服务体系。到2025年,供应链融资信贷余额比2022年翻一番,链上企业融资成本低于同期中小企业融资成本35%左右。

  在政策赋能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发挥地方金融机构资金、牌照优势,联合供应链金融试点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在模式成熟后向银行推荐。建立银行、征信平台、供应链平台、核心企业定期协商机制,推动银行围绕供应链需求创新金融风控模型和产品。探索建立核心企业“白名单”制度,指导金融机构对纳入名单企业实行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管理。支持信用良好、模式成熟的供应链平台申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牌照。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供融资支持。

  最后,《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的相关措施,包括: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监督审查,防范重复质押、空单质押以及虚增虚构应收账款等行为。通过“金融科技十供应链场景”,构建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交易信息产生的“数据信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风控系统,建立全流程线上资金监控模式和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核心企业信用风险防控,建立基于核心企业贷款、债券、应付账款等一揽子风险识别和防控机制。开展供应链金融领域骗贷、骗补等违法失信黑名单共享。
 

  2

行动方案

湖北省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根据上述《行动计划》,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12部门制定了《》(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对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行动方案》确立了初步建成现代供应链金融体系、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扩大融资规模、控制融资风险五项工作目标,并由此制定了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发挥核心企业带动作用、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五项工作任务。

  “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包括三方面内容:

  着力推广先进制造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培育中端供应商为核心企业模式。引导各个银行挖掘业务系统全国大数据,找到匹配大型核心企业的省内关键供应商,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选择合适供应商,培育其发展为中端核心企业,充分发挥金融稳链、补链、强链效能,服务制造业提质增效。此处特别提到支持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上达电子模式”并组织各市州和相关制造业推广复制。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开展香菇、茶叶、中药材三大特色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试点,探索开展农产品、农资品供销、仓储、仓单、订单融资和物流金融服务。支持农产品存货融资业务模式,推动湖北宏泰集团开展农产品存货质押创新试点。同时推广复制试点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运单、仓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

  持续推进商贸物流和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多品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综合融资模式,支持商贸物流及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试点企业。以湖北交投“楚道云链”平台、湖北联投“联链通”平台和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为试点,重点发展应收账款电子债权凭证和存货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并且拓展试点经验复制到其他产业链。

  “发挥核心企业带动作用”主要是建立核心企业“白名单”制度,推动核心企业支持供应链融资。包括建立核心企业主办银行制度、鼓励试点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增信作用、推动核心企业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票据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省属供应链平台积极申请接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系统等。

  “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提出四方面内容:打造供应链金融专营服务,支持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和专属管理;创新存货仓单融资、保兑仓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推动运单、提单、账单、仓单等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标准化、可交易;支持非银行机构,包括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专业服务;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发展供应链保险和担保业务。

  “完善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从三方面统筹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完善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联通外部平台,要求省内金融机构尽快完成与中征平台的对接,并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三是鼓励用好供应链金融商业平台,实现地方公共服务平台、人民银行金融系统和第三方商业平台三方信息联动。另外还有促进供应链仓储平台规范化创新发展等内容。

  “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则涉及对供应链金融生态全链分类监管,包括类金融机构,征信公司、评级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信息服务平台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监管。此外还提出防范信息安全风险、严格防控供应链金融资金池风险等。

  最后,《行动方案》配属了五方面政策保障措施。一是完善组织保障,建立供应链金融专班,探索建设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二是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通过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明确金融机构加强信贷资源向供应链金融倾斜。三是强化财政政策支持,落实产业链核心实体企业应收账款融资增信奖补及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票据融资增信奖补政策。四是强化政策监管,确保供应链融资严格交易真实性审核。五是建立供应链金融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供应链金融的统计监测评估通报制度,推动金融机构出台周期性行业核心企业授信管理动态调整机制。
 

  3

其他省级政策

  除以上两大文件外,湖北在2024年还有多份省级文件涉及供应链金融相关内容。
 

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供应链金融发展,开发针对民营经济组织的信贷产品。同时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链条企业之间的真实交易,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要素,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
 

湖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贯通”行动计划落实方案(2024-2026年)

  《》提出探索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进以标识数据为基础的产融征信体系建设,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利用标识打通供应链数据,促进数据和信息共享,以可信数据盘活供应链金融服务,垂直打通金融+产业。基于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构建核心企业、融资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产业链多方之间分布式可信的协作网络,解决产业链信任价值传导难、跨行业征信信息认定难等产融相关问题。

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

  《》要求持续优化并完善“鄂融通”平台功能,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配套服务机构信息协调和共享合作,对服务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白名单”服务,结合实际创新发展订单、仓单、存货、预付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更好满足链上企业融资需求。全力推动各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提升数据赋能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能力。

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支持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鄂融通”等征信基础设施开展绿色供应链动产融资。
 

  4

市级相关政策

  在省级指导文件出台后,湖北各地在2024年也推出了不少涉及供应链金融的政策,综合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类。

供应链金融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一是对上述省级《行动方案》的分解细化,例如襄阳、咸宁、丹江口等地根据自身的产业和区位等条件,出台各自城市的《》。

以供应链平台建设推进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是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政策中编入特定于单个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政策。例如随州出台的《》提出“创新香菇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开发香菇存货贷、仓单贷、票据贷等新型金融产品”。恩施发布的《》提到要建设茶叶金融仓储中心,支持有条件的银行对供应链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线上审批等。

关于推动外经贸载体创新提能发展的实施方案

  三是其他供应链金融相关领域的政策。例如武汉《》提到推动金融机构与外贸企业深化合作,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平台型金融服务。《》提出推进“百家惠式链贷”等供应链数字化应用,建立政府性、公益性产业链供应链“数据湖”等。

 

五、山东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1

省级相关政策

山东省“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是山东2024年涉供应链金融内容最多的政策文件,其中提出了两方面供应链金融相关举措。一方面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对接,引导金融机构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组织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担保增信融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发展,丰富专属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供给,降低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成本。

  另一方面是加强供应链融资服务。推动大企业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强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合理布局资金链,聚焦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结合“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
 

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山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资金支持方面,《》明确由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设立再贴现专项额度,对金融机构符合条件的已贴现供应链票据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山东省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以及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省级财政按规定给予奖励支持。

  此外,山东2024年出炉的一些产业发展政策对供应链金融领域也有涉足。
 

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工业方面,《》提出,建设50个以上省级“产业大脑”,培育50家左右“数字经济总部”,利用数字技术提供集采统销、共享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打造面上样板。
 

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振行动方案

  农业方面,《》支持设立龙头企业提振行动专项服务资金,初期规模1亿元,为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应急转贷、新型高端装备更新贷款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开发“一次授信,随借随还”等模式的信贷产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业务。
 

外贸促稳提质行动计划(2024-2025年)

  外贸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融资租赁、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为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重点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2

市级相关政策

  山东各城市当中,2024年出台涉供应链金融政策较多的主要是青岛和临沂两个城市。
 

(1)青岛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在立法层面,2024年初颁布的《》明确,市、区(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交易信息,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在政策层面,《》提出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展供应链上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对符合条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按照应收账款确权、签发商业汇票和供应链票据的规模及增速,市财政按规定给予奖励支持。对接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的供应链票据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效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关于建立“金融+产业”联动工作机制 助推信贷投放持续增长的实施方案

  另外,《》提到要加强数字金融推广运用,依托青岛市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园区情况以及金融产品等的信息更新完善;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司库业务等数字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2)临沂

临沂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强调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支持金融机构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信息,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加大供应链金融平台研发推广力度,发挥“沂链通”供应链票据服务平台与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直连作用,扩大供应链票据签发和交易规模。深入开展“银担商票保”业务试点,积极探索解决中小型企业综合信誉弱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的新路径。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指导银行机构开发应收账款质押、电子仓单质押等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缓解商城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临沂市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鼓励银行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的特征和需求,规范发展“人才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为科技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临沂市推动商城转型升级若干措施

  在资金支持上,《》在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方面提出两项措施。一是支持市级征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金融科技平台归集政务数据、市场经营数据等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建模分析开展信用评价,为企业商户融资提供增信服务和信用支持,按年度增加企业商户数量给予平台建设主体补助。二是支持创新数字信贷产品。对平台企业基于核心数据联合银行开发运营的数字信贷产品,按当年度投放增量金额分别给予奖励。

 

六、广东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1

省级相关政策

  2024年广东涉及供应链金融内容的省级政策文件数量不多。
 

广东省服务型制造示范行动工作方案

  《》支持企业整合产业链与信息链,发挥业务合作对风险防控的积极作用,配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到对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结合扩大生产需要加大项目贷款投放,规范开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
 

关于推进“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方案

  《》提出对接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支持农村供应链金融发展,助推金融支农融资对接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2

市级相关政策

  广东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其中深圳的特点是坚持市场导向。
 

(1)广州

广州市关于支持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数字金融方面,《》提出以建设大湾区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地为核心,加快推动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简称数金产业园)建设成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人才”融合共生运营体系,支持国企参与数金产业园建设,依托数金产业园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
 

广州市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

  绿色金融方面,《》提出探索与碳排放强度挂钩的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产业链数字图谱和重点行业碳达峰路线图,积极开展绿色小微金融、绿色低碳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推动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强度。
 

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航运金融方面,《》提到要深化广州港口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探索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航运供应链、结算支付等领域应用场景。
 

(2)深圳

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4年3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印发《》(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以坚持市场导向、坚持金融普惠、坚持协同共建、坚持科技赋能为原则,推动全市建立支持供应链发展的产品服务丰富、政策支持有力、运转高效规范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出每年在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应用场景不少于3个、2029年前推出供应链金融标准3个以上等量化任务目标。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共分为提升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和规范管理四大部分。

  “提升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包括:完善金融支持供应链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金融监管考评机制,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深入供应链场景,构建创新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支持供应链服务模式,支持各区结合实际和特色发展各类金融支持供应链服务模式。加快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赋能,支持各类参与主体协同金融机构开发线上化、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行业协会组织研究金融科技应用标准和规范。支持服务于供应链的金融科技公司和配套服务机构参与金融创新奖评选。

  “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探索供应链金融专营化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探索和推进发展供应链金融差异化管理的模式、设计新型产品、优化服务方式。探索平台型供应链金融的健康规范发展,支持各类参与主体共建金融服务供应链平台、探索平台服务模式并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丰富多元化的供应链投融资渠道,支持发展供应链产业基金和基于供应链优质资产的特殊投资机构。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其与各区政府、金融机构、配套服务机构等共建供应链金融示范基地。

  “优化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主要是加强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建设,加快推动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与市级综合服务平台、各类金融服务供应链平台、国家级服务平台进行融合,探索各类公共服务在平台上的应用方式。同时加强供应链金融前瞻性研究和标准制订,支持行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前沿性理论和实践探索。加强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和对外宣传合作等。

  “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和规范管理”要求加强供应链金融行业自律和风险管理,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实施行业自律管理措施、操作规范和风控准则。加强供应链金融规范引导和数据治理,建立多层次的合规管理和监督体系、供应链金融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地方金融组织白名单制度管理机制。
 

深圳市推动外贸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工作措施

  除《实施意见》外,深圳还有部分外贸领域政策涉及供应链金融相关内容。《》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向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加快开展进口农产品存货、仓单、订单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强化中国(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运用和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企业融资解决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订单、保单等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

 

七、重庆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

 

  1

制造业专项政策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工作方案(2024—2027年)

  重庆的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领域。重庆市经信委于2024年3月发布供应链金融专项政策《》(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制定的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建成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融资对接精准高效、融资风险整体可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全市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金额突破1000亿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融资产品不低于5个,上链核心企业不低于100家,推动链上企业融资累计不低于200亿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工作方案》明确了全面推进“渝链贷”等供应链数字化应用、全面发挥核心企业融通带动作用、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全面畅通多方对接渠道四项重点任务。

  “全面推进‘渝链贷’等供应链数字化应用”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推进“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建设,支持信用良好、链条成熟的产业链核心企业。二是建立政府性、公益性产业链供应链“数据湖”,支持核心企业通过数据直联、指定账号上传、定点邮箱传输等方式,共享核心企业供应链交易数据。三是鼓励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等金融科技企业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通过“渝链贷”等数字化应用,实现数据可视、可用、可控且安全、保密。

  “全面发挥核心企业融通带动作用”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聚焦领军、链主及其重点配套企业,建立核心企业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库内核心企业,实行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管理。二是鼓励核心企业为供应链配套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确权、贸易订单确真、回款账户确定等支持,实现信用传导。三是鼓励核心企业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四是引导核心企业适当开具商业汇票替代应付账款,并及时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信息披露平台进行披露。

  “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共有三个方向。一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存量金融产品,下沉核心企业入围标准。二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供应链金融服务机构协同,“一链一企一策”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数据确权方式,研究制定供应链金融专业信用评级参考模型。

  “全面畅通多方对接渠道”,一是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常态化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融资需求对接会,支持链上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三是持续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暨“四链融合”巡回对接活动等方式,引导中小企业上链融资。
 

  2

制造业相关政策

  除上述专项政策外,重庆还有多项制造业政策涉及供应链金融相关内容。
 

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融资服务行动计划(2024—2027年)

  《》提出要率先创新供应链融资产品。一是发挥重庆市现代产业链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加快开发“渝链贷”相关产品及服务,帮助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批量高效融资。二是鼓励金融机构依托汽车、电子等制造业核心企业,开展“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票据贴现”“信用证”等形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三是探索以“核心企业交易数据+协助账户锁定+政府部门基本面数据”为核心,无需核心企业确权、不占用核心制造业企业授信额度的数据确权供应链融资新模式。另外,该文件还提出探索供应链融资奖补。探索设立促进制造业供应链融资奖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制造业应收账款质押、货物(仓单)质押贷款等供应链融资,提升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和制造业核心企业参与积极性。
 

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

  《》提到,在供应链融资专项行动中,重庆将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梳理形成产业链图谱或链企名单,通过订单融资、国内信用证、预付款融资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用好金融链长、金融顾问、产业专家库等服务机制,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
 

重庆市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助力“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7年)

  《》提出探索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突破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贷、仓单贷等传统模式,探索建立以大数据模型为支撑的数字赋能新模式。通过搭建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真实交易项下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引导金融机构向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重庆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政策措施

  《》也包含“数字赋能供应链融资”内容:鼓励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通过中征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广运用标准化票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机构与“领军”“链主”等核心企业加强合作,创新开发“渝链贷”等弱确权供应链融资产品,对参与试点的核心企业,按其实际促进贷款额的5‰、单户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奖励。
 

  3

其他领域相关政策

关于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而在农业相关政策方面,《》提出创新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探索农合联会员为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提供增信支持,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建设农产品原料及成品集散交易中心,构建集订单汇集、交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平台,提升供应链服务支撑能力。
 

重庆市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工作方案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支持领军“链主”等优势企业延链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同步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金融等各环节互联互通。推广“渝链贷”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创新,实施“一链一策一批”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专属产品。
 

关于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的指导意见

  在服务民营经济方面,《》再次提出实施供应链融资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行业特征,制定“一链一策一批”的个性化、特色化方案设计,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加大供应链票据运用力度,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鼓励核心企业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提高应收账款确权和融资效率。用好动产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积极探索开展各类动产及权利抵质押产品创新。

 

八、其他地区供应链金融相关重要政策

 

  本部分介绍除上述重点地区之外,其他地区2024年所发布的几项供应链金融相关重要政策。
 

(1)天津

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其中要求天津立足地方优势,促进产业金融、航运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在“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支持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接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便利上下游企业融资。鼓励依托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深化产融信息对接,探索供应链融资业务新场景。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业务系统,依托产业链上下游加强供应链授信融资。

  另外在“加强对各类金融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方面,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和防控,建立基于核心企业全链条的风险防控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发展,建立健全合规管理长效机制。
 

(2)合肥

合肥市复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

  在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9月公布的《》中,设置了“拓展现代金融服务流通功能”的章节,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发展供应链金融。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主动作为、深耕实体,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构建供应链金融联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流通领域保险、融资担保等配套机制,合理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与金融机构联合打造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实现贯穿产业链上游采购、中游生产、下游销售维保的融资需求全覆盖。依托中欧班列,推行公铁联运“一单制”试点,开展铁路电子提单融资、商业保理等供应链金融业务。

  二是加强金融供需对接。建立流通领域融资项目库,梳理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等金融需求,常态化、多频次、广覆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建立融资会商机制,不定期开展项目融资会商会,全力推动各类重点项目供应链金融贷款尽早投放。支持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和结算服务,有序发展信用融资和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仓单等动产质押融资业务。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丰富营业中断险、仓单财产险等保险服务供给。

  三是建设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基地。与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共建供应链金融集成服务基地,招引国内外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龙头企业,服务流通体系高效运转。推动供应链金融基地与合肥产业研究院、高校等联合培养供应链金融领域人才,强化供应链金融领域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以高水平理论支撑供应链金融产品应用推广。
 

(3)福州

福州市培育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工作方案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初公布《》,从四个方面定制供应链金融实施路径。

  第一,制度引领方面。政府部门研究建立链主企业及其供应链核心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定期收集并向金融机构推荐企业有效融资诉求,推动融资供需靶向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对纳入名单的企业实行供应链融资专项授信额度管理,在贷款规模、融资利率、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立链主企业“政银企”定期会商机制,强化金融管理协调和金融服务协调,探索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全流程处理效率,指导链主企业提升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

  第二,平台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引导金融机构、链主企业等共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产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基于订单、交易、物流、支付等数据要素,研究开发链属贷等适用供应链业务场景下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为上下游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第三,专项服务方面。政府部门鼓励链主企业会同金融机构对供应商应收账款融资进行确权,为供应链上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提供便利。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产业链业务实际和供应链总体情况,构建“链主企业+合作银行+若干链属企业”融资对接机制,推广“整链授信”“批量授信”等模式,推动链主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

  第四,链主企业利用自身资金、信用和海量数据优势,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主动搭建开放式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和产业链各端紧密合作,根据产业链特点和各交易环节融资需求,为上下游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全流程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

 

九、总结

 

  综合前文内容来看,六个重点地区在2024年的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制定方面各有特色。

  北京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主要聚焦于打造北京市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并以此为依托拓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的供应链金融应用。此外,辖内的北京经开区在政策制定方面较为活跃。

  上海提出了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的总体目标,要求辖内机构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发展,在服务上海重点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重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和生态圈打造,相关政策涉及领域较为广泛。

  湖北注重整个供应链金融的体系建设,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从省级总体规划、行动方案到各城市细化政策的完整体系。同时,相关政策非常重视具体试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的复制推广。

  山东虽然没有供应链金融专项政策出台,但在多项产业政策中都拿出了银企对接和资金奖励等方面的支持。市级政策方面青岛和临沂两市表现较为突出。

  广东省级政策相对较少,主要的政策供给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其中深圳特点是坚持市场导向。

  重庆主要围绕其“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多服务于制造业领域,强调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着重推动“渝链贷”等数据增信类融资新模式的发展。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