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情况
八是积极参与普惠金融国际合作交流,普惠金融国际影响力持续巩固。积极参与G20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系列工作,参与数字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金融健康等普惠金融重点、前瞻议题讨论和有关文件制定。深入参加普惠金融联盟(AFI)各项活动。参与G20数据缺口新倡议“科技驱动的普惠金融”相关指标的研究设计。与世界银行专家团队合作开展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普惠金融议题评估工作。
几个重点指标情况
普惠金融发展展望
四是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深入研究分析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特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和做法,以金融服务助力各领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升发展效率。深化转型金融规则、标准和应用研究,鼓励各地研究建立适用于普惠群体的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的碳核算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转型金融、绿色普惠信贷业务流程,探索供应链金融对小微企业低碳转型的带动作用。创新与消费者碳足迹挂钩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居民尽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股贷债保联动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差异化信贷审批模式,着眼企业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开展信贷审批,规范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人才贷等业务,优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相适应的利率定价和贷款偿还方式。激发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活力,为更多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中小企业提供耐心、长 期资金支持。
五是积极构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生态,推动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主动搭建场景、营造生态,促进普惠金融服务与商务、政务、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一站式、全方位满足普惠群体生产生活需要。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深化非信贷替代性数据运用,支持征信机构开发多元化、定制化、数字化征信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缓解普惠领域信息不对称难题。深化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促进普惠群体动产融资增量扩面。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壮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深化批量担保等业务模式,加大对小微、“三农”、民生等普惠领域融资担保力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有力促进金融健康。
六是深化普惠金融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经验互学互鉴。深度参与 G20 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普惠金融联盟(AFI)工作,积极参与普惠金融领域前瞻性、重要性议题设置和政策文件起草,促进全球普惠金融更均衡、更可持续发展。联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相关组织,参与G20数据缺口新倡议等工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建立更全面、与时俱进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权威有效的普惠金融数据库。积极推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的普惠金融交流合作。及时总结提炼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经验、标准,适时在国际社会交流分享,并吸收借鉴国际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实践,促进我国普惠金融改革创新。
文章来源于中国银行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