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1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11月票据融资新增1200亿元。
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票据融资呢?对此,有人提出票据融资可能造成资金空转。但是,更多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信贷、稳总量的作用。综合来看,票据融资相较于其他贷款,实际上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应当看到,票据融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采用何种融资方式,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选择。”据业内人士介绍,“票据融资首先要有开票、承兑和流转,企业之间已经实施了相应的信用行为,后续出现了票据融资,是持票人在需要资金时,选择将其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可以快速变现未到期票据,加速企业资金周转。”
实际上,对票据贴现企业而言,相当于从银行获取一笔短期融资,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可缓解流动性压力。“总体来看,大型企业可合理通过票据支付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账款,有效提升其支付意愿。同时,中小微企业也可向银行进行票据贴现融资,缓解流动性压力。”业内专家解释。
此外,票据融资在支付渠道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业内专家表示,从支付功能看,在新电子支付时代,电子票据已成为重要的结算工具,当前基于新一代票据系统,企业可便利地将持有的票据分拆或组合成任意金额进行支付,且操作成本较低。“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该专家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