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这一机制如何构建?
12月2日,在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平行论坛——“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围绕“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构建,谈了四个关键词,分别是改革、创新、服务、文化。
“我们也在推动《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使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更加健全。”梁志峰表示。
对于国际化的改革方向,梁志峰表示,虽然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行为、但阻挡不了国际化、全球化的潮流,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我们和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建立了22个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怎么发挥好这些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更好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搞好服务,这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探索的内容。”
在创新方面,梁志峰表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创新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小企业在“推动创新”方面、特别是在实现原始性、颠覆性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良好环境,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原始性、颠覆性创新的机制,让大家有自由创新的动力和环境,是要努力的方向。
具体而言,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索、也在不断的向前推进,但是也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很多初创型中小企业怎么跨过死亡之谷?这个是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梁志峰说。
在服务方面,梁志峰表示,怎么构建优质高效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2025年、2035年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目标。不过,梁志峰表示,光靠公共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既包括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更需要大量的市场化服务、社会组织的公益性服务,形成‘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的大服务体系。”梁志峰表示。
其中,公共服务从原来的“我有什么资源就服务什么”,到现在推动“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要进一步上升到“企业在想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需要政府部门服务理念转型、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机制的转变。
市场化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一方面也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因此也需要支持市场化服务机构进行探索,同时进行必要的规范。
公益化服务则是要发挥好社会机构、社会组织的优势。梁志峰表示,最终形成三方面服务共同促进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是下一步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在文化方面,梁志峰表示,要努力引导企业树立良好的、强大的企业精神,培育积极向上、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从整个社会来看,也需要形成一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一种创办中小企业、参与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
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