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大咖谈产融丨黄奇帆、朱岩、邵平著《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谈产业数字金融发展路径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4-04-24
      但由于激励机制的缺乏,真正被核心企业惠及的中小企业只是产业链上很小的部分。
 
      幸运的是,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集成应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全新“数据”具备较强的金融属性,为产业金融风控的技术和理念创新提供了可能
 

2

我国产业金融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产业金融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金融1.0阶段,即传统银行的对公业务,通常表现为点对点地服务某龙头企业,且特别以有政府背景或政府背书的企业为主。产业金融2.0阶段,即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依托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通过核心企业的担保、确权、增信,使金融服务延伸到与核心企业有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形成的大家所熟知的供应链金融形态。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迈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金融创新也迎来了“产业数字金融”的3.0阶段

 

      产业金融1.0与产业金融2.0

      产业金融1.0阶段只服务单一机构,服务范围非常有限。产业金融2.0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又分为两种典型版本,其一是金融机构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其二是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在金融机构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版本中,银行主导、企业配合。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愿意担保、确权、增信的上下游核心供应商企业,供应链金融链条拓展长度有限。这是因为银行的专长在于资金安排,其对产业链把控能力相对不足,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看不清。产业链错综复杂,实体产业链结构复杂、风险敞口大,银行缺乏垂直行业细分的经验和能力,无法深入提供金融服务。二是摸不透。底层资产不透明,缺乏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实时一手数据和有效的风险预警的能力,缺乏监控底层资产的能力。三是不信任。除行业龙头企业外,绝大部分实体企业主体信用不足,缺乏必要的抵押物,主体信用模式下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四是不完整,产业链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区位错配,金融机构无法按照产业链全链路思维拓客,没有形成全链路闭环的风险控制模式。
 
      而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版本中,银行配合企业推动供应链金融。由企业管理供应链运营,把握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状况,并提出金融服务的对象和要求,商业银行参与评估、直接提供流动性。这种模式下,由于推进的主体就是产业中的企业,因此对于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状况更为了解,能有针对性地将合适的资金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对象,因而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更趋紧密。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核心企业推动的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往往是核心企业的直接上下游合作伙伴,这是一种“链条”化的金融服务,而无法聚合更为广泛的供应链参与者,特别是同产业的融合合作,即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无法有效实现,因而无法形成全行业、全产业更大范围的金融疏通。此外,产业中除了核心龙头企业,还有一些准大型企业甚至偏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中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它们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很难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上下游客户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产业金融3.0阶段:产业数字金融

      无论是产业金融的1.0阶段还是2.0阶段,都过度依赖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过度看重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确权、增信,因而只对与核心企业有供需关系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对产业链企业服务的门槛高、范围窄、深度浅。
 
      与产业金融1.0、产业金融2.0模式相比,产业金融3.0阶段的产业数字金融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解决了上述痛点。具体来说:产业数字金融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特点、风险特点,一行一策地定制数据采集与算法模型;通过物联网布点、企业系统无缝直连、第三方交易平台数据自动采集等多维手段,以及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点,一是将每一笔资产背后交易情况全数字化、透明化、可视化,对交易标的进行实时的、可信的全方位监控;二是借由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数据交叉验证,完成资产穿透、交易背景验真、风险揭示,实现交易信用对金融机构传统的主体信用风控体系提供有益补充,提升风控模型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方法,产业数字金融理念创新了“主体信用+交易信用”的数字风控体系,创新了确权逻辑,摆脱了传统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确权的过度依赖,实现了对底层资产和贸易背景的认定,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金融机构对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看不穿、看不透、不信任的问题,为系统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下,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企业,不论大小,不论是否与核心企业建立了直接的供应关系,无论是否获得了核心企业的确权、增信与担保,均可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产业链上的金融血脉得以疏通,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得以提升。
 
      实际上,产业金融3.0阶段的产业数字金融的相关理念也给金融机构下一步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向,为金融机构商业模式理念的升级提供了启发。一是全产业链理念。传统模式是通过银行对公业务服务零散、单一的企业,而产业数字金融模式是服务完整的产业链,系统性解决产业链上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二是闭环理念。传统的模式并没有形成产业链资金闭环,而在产业数字金融模式中,产业链资金从供给侧到需求侧形成了完整闭环,保证了资金在整个产业链内部封闭流转,从而能使上下游企业获取低成本的结算资金,降低负债成本,实现资金去向的可控和可追溯。三是生态理念。传统模式中,或银行主导、企业配合,或银行配合企业,均只由银行和企业来主导。但产业数字金融模式是与科技公司共建“数字门户”,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外部科技平台,依靠服务商、金融科技公司的力量,通过开放平台模式,更好地填平产业环境和金融服务之间的鸿沟,共建产融生态。
 
      综上所述,产业数字金融是金融科技经历消费互联网金融之后的全新发展阶段。与服务C端的互联网金融不同,产业数字金融聚焦于服务B端产业链。建立完善的产业数字金融体系,要吸取过去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取长补短、共建生态。产业金融市场体量是消费金融的若干倍,服务的要求和专业度也与消费金融不可同日而语。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一定不是单靠科技公司或者金融机构的力量就能够支撑的,两者谁也不能取代谁。科技公司提供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场景服务,双方要坚持各司其职,保持开放心态,取长补短方能建设完善的产业数字金融生态。
 
      二是坚持严把准入门槛,吸取消费互联网的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产业数字金融科技创新。产业数字金融是一项门槛很高的科技金融创新,特别是要能满足金融机构严格的风控要求,这不是任何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通过简单的系统对接和数据采集就能完成的。产业数字金融必须对产业金融服务全流程进行深度科技赋能,真正实现产业链上数据的四流合一。为此,金融机构要审慎选择对金融和科技均有较深理解的科技平台,共同建设产业数字金融体系。
 
      三是坚持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初心。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金融,一定要切实为实体经济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而不应增加企业金融服务的成本。产业数字金融平台要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益的科技桥梁。

 

文章来源于《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