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发展数字票据业务的思考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4-02-02
      【编者按】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研究院认真学习,就票据业务努力服务好五篇大文章,积极研讨。近期证券时报以及公众号连续对票据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文章作了发布,现将票据服务数字金融文章进行发布。
 
发展数字票据业务的思考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木之渔

      2023年10月30日-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票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大力推动数字票据发展,有利于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数字金融与数字票据
      (一)数字金融概念与特征
 
      1.概念
      数字金融是以货币信用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务业态。是全面提升金融系统效率与质量,深度服务经济社会的应用体系。如数字票据就是典型的数字金融产品,为经济社会提供数字化的支付与融资服务的信用工具。

      2.特征

      (1)高效特征,数字金融基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而产生,智能化、流程化功能设计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时效性。

      (2)融合特征,数字金融将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在深度分析实体企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打破商业银行内部条块分割的制约,为企业提供跨市场、跨领域、高度融合的金融服务方案,以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绿色特征,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具备识别绿色行业、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的优势,可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水平。

      (4)普惠特征,数字金融有利于精准筛选小微企业,精准投放普惠融资,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渗透性,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二)数字票据概念
 
     1.概念

      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为票据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全新票据生态。

      具体来说,数字票据包含三个层面含义。

      第一是介质层面,包含所有基于网络信息且已电子化的票据介质,如已电子化的纸质票据、电子票据、区块链票据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票据等;

      第二是基础设施层面,一是全面完备的制度标准体系,包括齐全的法律规章、统一的业务及技术标准、长远的金融科技融合规划、以及明确的风险评价及创新机制;二是功能完善的平台设施体系,包括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以及数字票据评级机构等;三是特点鲜明的参与者设施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支持作用,强化参与者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提升银行、非银机构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第三是应用层面,一是应用于实体经济,充分发挥票据支付与融资的作用,结合供应链、产业链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绿色经济,服务民营经济,服务普惠金融,服务跨境贸易,促进先进制造业及科创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票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是应用于金融数字化,提升金融行业数字化水平,改变金融机构在票据领域传统授信、用信、营销及运营模式,全面推进票据市场规范化、交易化、国际化和大众化趋势;三是应用于社会发展,通过提供数据及票据的确权、计价、交易、共享等服务,促进企业信用增级,改善整体商业信用环境,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促进国内市场高效流通,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

      (三)数字票据与数字金融的关系

      1.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产品。票据是一类金融产品的总称,包含支付类、融资类以及金融市场类金融产品,是金融领域的“多面手”,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度融合的金融服务。因此,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较好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

      2.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应用场景。从单个企业角度看,数字票据可以满足支付、融资、投资等多重业务需求,服务多重业务场景;从供应链、产业链角度看,数字票据可以打通链内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可以为链内核心企业及成员单位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实现各自的金融需求,促进供应链、产业链更好运行。

      3.数字票据可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票据市场业务规模较为庞大,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分支。截至2023年11月末,票据承兑余额18.5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13.2万亿元。大力推动数字票据发展可以有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数字票据可以为其他数字金融产品提供发展经验。票据市场是金融信息化应用承兑较高的领域,早在2017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曾实验性开展过数字票据业务,虽然业务数量与金额不大,但已成为最早尝试数字化的金融产品。未来,如重启并大力发展数字票据,可以为其他金融产品探索数字化经验,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全面发展。
 

      二、数字票据的功能作用

      (一)科技赋能、数据支撑

      数字票据在票据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手段推动市场发展与创新,科技赋能是数字票据最显著的特点。数字票据全面提升了票据市场业务处理、数据分析、市场交易、业务监管及风险防控等属性功能,为票据市场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数字票据的核心在于数据,其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票面及票据生命周期数据,还包括票据信用主体信用信息,货币市场数据、跨境人民币数据、供应链及产业链数据等票据相关领域数据信息,为服务实体经济奠定了全面的数据基础。

      (二)支持经济、促进创新

      数字票据通过技术手段重构了传统票据业务,并释放出数据生产要素价值。通过大数据技术,可实现票据与供应链、产业链等场景的深度耦合;通过机器学习、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实现智能化票据交易;通过5G、开放API等技术,可实现非接触票据服务体系。数字票据打造了高端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有机结合,将有力推动产品及服务创新。

      (三)标准统一、规范运营

      数字票据标准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其贯穿于数字票据全生命周期,通过统一规范的业务与技术标准,将有效规范票据市场运营。业务标准主要指统一的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包括:数据格式与标准、安全标准、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等。

      (四)实时风控、嵌套监管

      风险可控是数字票据发展的基本要求。此前,票据市场数据的广度与深度不足,挖掘数据停留在较浅的层面,难以深度开展风险分析;在数字票据时代市场参与者及市场监管部门可利用票据大数据分析业务行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并干预交易,提升票据市场风险控制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五)发展信用,服务社会

      数字票据可以最大限度激发技术潜能,通过对海量数据及精密分析,不仅能提炼出企业的票据信用状况,而且可以结合相关金融领域信用数据,借助信用模型描绘企业的整体信用状况,推动信用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为金融机构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可靠的信用支持,促进信用及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票据服务“五篇大文章”

      (一)科技金融
 
      科技型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票据是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重要金融工具,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票据支持需要做好,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鼓励金融机构成立如科技金融中心等专业部门,协同票据部门共同推动数字票据在科技型企业的应用;二是要突出服务重点,金融机构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筛选出重点服务对象,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并依据行业特点制定适应上述企业发展的授信政策及模型;三是要加大渗透力度,科技型企业发展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持,票据可以较好推动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内循环,调节链内资源的流动与分配,更好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四是要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支持与协助,票据具备延期付款的产品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压力,未来需加强票据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使用,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及商业化应用;五是要防控业务风险,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风险性高、成长型强、失败率高等特点,对数字票据的风险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应在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跟踪、分析与评估;金融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科技型企业风险,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绿色金融

      绿色经济是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必须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票据是高科技的产物,自带绿色属性。强化数字票据绿色属性,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转变观念,尤其是金融机构需要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及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数字票据发展;二是要明确标准,包括绿色行业识别标准、绿色风险判断标准、绿色信息获取标准、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评估标准、绿色金融评价考核标准等,为数字票据业务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保障数字票据业务顺利开展;三是要有政策支持,完善绿色法律及规章体系,建立数字票据、绿色票据政策扶持机制,为数字票据在绿色领域发展搭建政策平台;四是要完善基础设施,票据基础设施需要与相关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平台对接,更好服务绿色经济;五是要加强创新,金融机构需重点关注数字票据,研究创新绿色产品及衍生品,以适应绿色企业发展;五是要防控风险,一方面建议监管机构搭建绿色监管平台,穿透式监管绿色金融及数字票据,另一方面建议引入绿色担保机构为绿色企业提供担保,促进绿色经济健康发展。

      (三)普惠金融

      票据具有服务中小企业的特性,据上海票据交易所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1月11月份,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10.5万家,占全部签票企业的92.1%。贴现的中小微企业10.7万家,占全部贴现企业95.8%。数字票据同样具备此特性,但仍需强化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强调“普”,需优化中小企业票据准入门槛,强化票据在供应链的应用,让票据惠及链内上下游中小企业;需重点推进民营企业融资,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进程,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于数字票据服务。二是要强调“惠”,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票据支持力度,持续在融资规模、融资利率等层面向中小企业倾斜,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让中小企业真正感受到“实惠”。三是要强化创新,不断研究开发适应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探索数字票据服务普惠金融的新模式、新产品及新方法,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四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不论“普”还是“惠”的落地实施都需要金融机构配合,建议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引导,推动其履行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四)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长期以来被票据市场所忽视,未意识到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意义。数字票据要服务好养老产业,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结合养老产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基础设施,聚焦养老医疗、养老健康护理、养老科技及养老培训等二级细分市场,培育社区养老企业与机构,深度挖掘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二是要建立养老产业扶持体系,可考虑引入财政资金支持,为从事养老行业数字票据的金融机构提供贴息支持或其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行业的票据支持;三是要为养老金融服务机构提供资金融通渠道,养老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为银行及保险等,数字票据二级市场可以为养老金融服务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来源,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养老金融服务机构可以为数字票据二级市场提供更多参与者(如保险、基金等),建议未来票据市场可重点引入相关养老金融机构,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发展。

      (五)数字金融
 
      数据票据通过科技金融的赋能,更好地发挥服务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的作用。如果说绿色、普惠、养老金融都是单篇文章,科技金融就是手段,那么数字金融就是涵盖以上四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是要服务数字经济,数字票据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票据解决方案,随时满足企业的支付与融资需求;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结合跨境人民币等金融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也可以为数字经济中的创新活动、创新项目提供票据支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服务数字信用,数字票据可以借助技术手段精准评估分析企业的信用状况及信用水平,优化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分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合理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和谐、有序、健康发展;三是要服务金融创新,数字票据自身就是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创新还包括基础设施、授信管理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以进一步提升数字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进而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四是要防范风险,数字票据具备数字金融的风险特点,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字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监测等方面,提升数字风险管理的广度与精度;监管部门应同步建设数字监管平台,进一步强化数字监管实践,防范数字金融风险;基础设施应搭建数字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现预警潜在风险;票据市场参与者之间应建立风险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及时获取风险数据与信息,提升市场参与者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小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票据市场发展的再思考.新金融.2022(6)

文章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