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Part 01
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供应链金融向场景化、细分化方向发展,更好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金融机构可以获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交易数据等信息,更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
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主要模式包括仓单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例如,通过仓单融资的方式,有货物存储在仓库的企业可将仓储方开具的仓单向金融机构质押,获得流动资金支持。
2.数字化技术赋能,供应链金融迎来重要发展阶段
长期以来,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着供应链企业信息协同共享较为困难、核心企业参与配合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有望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得到更好解决。专家介绍,金融科技为供应链产业生态优化注入了“活水”,供应链金融迎来重要的发展阶段。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重新梳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中小企业真正纳入供应链的网络体系中,使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经营数据变成“可评价的信用”和“可流通的资产”。
通过采集物联网数据、接入征信和税务数据,还原中小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能够让银行减少对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依赖,把曾经的‘不敢贷’变成‘敢贷’。
3.供应链金融向场景化、细分化方向发展
在广东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驶入“快车道”,这离不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支持。与传统燃油车经销商模式不同,新能源汽车存在直销、经销、代理多种销售模式,并以订单制、定制化销售为主。目前商业银行常见的融资模式,不能完全满足新能源汽车经销商的资金需求。
当前,不仅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产业链较长的领域,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场景化需求制订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
4.引导金融资源向供应链“神经末梢”延伸
Part 02
推动“产业 科技 金融”良性 循环
业内人士认为,要更好发展供应链金融,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也需要银行、核心企业等各方积极参与,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创新和合作。
首先,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直接有效的桥梁和载体。“供应链金融天然地具备产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特点,在‘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中扮演着‘连接者’‘整合者’的重要角色。
在数字经济下,供应链金融对于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先行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婉宁说,科技赋能、产业优化、金融助力,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有助于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产业链韧性、激发产业链活力。
其次,要进一步用好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技术进步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带来重要变革。专家建议,政策层面应鼓励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风险审查等方面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进一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文章来源于供应链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