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普惠金融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3-04-05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专栏,对金融系统尤其是财富管理市场,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所思、所悟和所为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着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李冠青「中国进出口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提要:
 
  • 发展普惠金融既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双循环”战略的主渠道,也是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彰显作为的“主战场”。
     
    外贸高速增长和稳外贸政策频出,将有利于小微企业借力新发展格局拓展海外市场,也将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金融机构应深入挖掘稳外贸、发展外贸新业态、维护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通畅和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蕴含的业务机会,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贡献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要求“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其实,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发展普惠金融既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双循环”战略的主渠道,也是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彰显作为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2.0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强势增长7.7%,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小微外贸企业迎来巨大的全球化、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国际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外贸领域特别是小微外贸企业急需融资支持。

      因此,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更精准有效满足外贸领域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将在培育外贸发展新优势、激发外贸主体新活力以及助力“双循环”中发挥显著作用。

       普惠金融助力“双循环”的内在逻辑

      总体上,普惠金融助力“双循环”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是畅通经济微循环的突破口

       畅通经济微循环离不开普惠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主要增长点,占全国市场主体的90%,贡献了80%的就业、70%的专利发明权、60%的GDP和50%的税收。

       一直以来,繁荣活跃的小微企业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家庭收入、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形成增加收入和扩大内需的良性循环。同时,小微企业遍布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其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推动产业链整体向高端攀升以及国际分工中产业链附加值的提升。然而,小微企业常陷入融资贵、渠道少的金融困局。

       其实,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包容性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盘活这一数量庞大的经济主体的生产能动性,有助于提高资金流动效率、纠正资源配置扭曲,畅通资本要素和实体经济间的良性循环,从而有助于畅通经济微循环。

       ●加大外贸信贷投放是助力内外循环联动的着力点

       “双循环”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国内循环的基础上,有序扩大开放,构建更主动、高质量、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提出了与当时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了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外贸小微企业,成为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引进高新技术的生力军,提升了“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逆全球化、疫情散发、汇率波动的复杂背景下,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小微企业又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也将是打开多元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打破中美博弈贸易壁垒、维护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通畅、提升“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和关键要素。

       因此,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融资支持,将助力企业实现贸易、投资、技术引进等系列合作,推动小微企业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重塑和优化,为内外循环联动、深化对外开放战略以及全球经济复苏增添新活力。

       “双循环”新格局下,普惠金融迎来发展机遇

       总的来看,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普惠金融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以下四点。

       ●外贸增长迎来新格局

       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凭借防控优势和快速修复的生产能力,填补了海外供给缺口,形成了强劲的净出口优势。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历史上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关键支撑和外循环的主导力量。

       为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商务部确定2022年为“外贸巩固提升年”,具体实施跨周期调节稳外贸、市场多元化、外贸供应链畅通以及外贸创新提质等四项行动,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要求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普惠性金融支持。

       可以看到,外贸高速增长和稳外贸政策频出,将有利于小微企业借力新发展格局拓展海外市场,也将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外贸新业态催生新需求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指出以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海外仓为代表的新业态是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并鼓励金融机构为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外贸新业态企业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

       与传统外贸相比,新业态具有显著的普惠特征。一方面,小微企业是外贸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跨境电商卖家中约80%是小微企业,参与市场采购贸易的大部分企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个体工商户;另一方面,新业态利用信息技术和专业化优势,帮助小微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缩短交易链条、降低经营成本,较大程度弥补了其市场狭小、信息和人才匮乏等劣势,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渠道。

      可以看到,围绕新业态、新场景展业将是新发展格局下普惠金融的重要机遇。

      ●金融科技赋能新产品

      金融科技的长足进步,从“规模经济”和“尾部效应”两个方面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痛点,为延伸客户触角、客户精准画像、产品数字化升级、降低运营成本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现路径。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在机制、方法和行动步骤等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引,普惠金融线上化、集约化、数字化转型迎来政策风口。未来,金融科技将成为普惠金融新的发展引擎,通过数字手段丰富市场层次、优化产品供给,最终弥合群体差距和共同富裕的鸿沟。

      ●信息共享打通新市场

       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要求征信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信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实施全覆盖信用评价,评价结果供银行等接入机构参考使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就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部署。

       这些年来,我国在全国层面建立了包括“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公布与查询平台在内的多项信用基础设施,可以查询企业经营状态、股权情况、行政处罚、融资情况、涉诉情况等信息。更进一步,政府推进包括信用信息在内的多维数据源开放共享,将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解决金融机构外部数据接入难题,为普惠业务突破信息不对称约束、拓展新的客户市场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撑。

       普惠金融如何服务“双循环”新格局?

      在新的发展阶段下,金融机构应深入挖掘稳外贸、发展外贸新业态、维护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通畅和推动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蕴含的业务机会,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贡献度。

      ●围绕“稳外贸”拓展普惠产品服务能力

      一是聚焦“稳外贸”战略部署,加大小微外贸企业金融资源投放,特别是强化对全球贸易有重要影响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推动外贸优势产业铸链条、锻长板、壮集群。拓展产品支持范围,由进出口交易环节向支持外贸小微企业自身发展和能力提升、支持外贸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外贸聚集区和外贸平台建设方向延伸,形成全方位产品服务体系。

      二是针对传统抵押模式难以适应小微客群实际的问题,可以创新开发信用类跨境贷款业务模式,培育一批出口竞争力强的小微企业。同时,加强银行业与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引入新型“银、政、保、担”批量业务风险分担模式,着力扩充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

       三是针对小微企业跨境贸易需求,搭建撮合服务平台,链动多方资源,通过市场采购、投资对接、通关商检、物流配送、技术引进等贸易全流程,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跨境结算、出口收汇等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

       ●探索支持外贸新业态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一是与对接外贸新业态相关主体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切入业态场景开发普惠产品,并更好地服务新业态场景下的小微客群,形成以新业态为支点、贯穿跨境供应链和生态圈的立体化、多维度、系统性金融支持方案。

      二是针对跨境电商业态,拓展出口B2B、B2C业务的金融需求,提供包含订单融资、信用贷款、信息撮合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助推小微企业跨境“触电”。

      三是针对外贸综合服务业态,依托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资源聚集的平台效应、高效的客户运营能力以及成千上万的小微客户资源,提升金融机构营销展业效能,为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远期外汇结售汇、出口赊销融资、进出口信用证押汇、进出口退税融资等产品服务。

      四是针对市场采购贸易业态,可以创新仓单质押、存货质押、提货权质押等业务模式,满足市场采购贸易全链条环节的融资需求,深化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交易环节的应用,及时掌握采购贸易中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提高贷后监测的准确性。

      五是针对海外仓业态,以海外仓为支点延伸服务触角,通过产品综合服务方案满足不同主体在跨境物流全链条、全环节中的资金需求。

      ●强化供应链上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第一,把握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机遇,聚焦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升级、延伸拓展,向外贸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包含收汇结算、信贷融资、财务管理等在内的整体性、集成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第二,发挥金融机构支持核心企业的传统经验优势,与核心企业多场景对接,深入挖掘场景数据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应用,通过供应链融资模式推动核心企业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传导。同时,完善配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供应链票据平台的作用,推动产业链信用数字化,实现纯线上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第三,依托供应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精选特色农副产品、农用物资、中医药流通等领域的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推动其与脱贫地区签订采购协议,推动脱贫地区企业逐渐融入发达地区产业链。
 
      ●推进数字化转型及数据应用能力建设

      强化科技工程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对信贷全流程标准化、智能化、迅捷化的赋能水平,实现普惠群体融资需求的快速响应和迅捷支持。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扩展多元化触达渠道,提高精准画像、批量获客效率。
 
      同时,针对小微企业是传统征信“薄档案”群体的现实特点,多渠道引入海关、信保、税务、电力、负面舆情等征信替代数据,深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数据对比及关联分析能力,实现由经验决策型向数据决策型转变。
 
      另外,进一步创新风控工具,综合运用数据技术和场景因素,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身份标签和细分客群的风控模型,增强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抢抓政府数字化转型窗口期,积极对接“跨境金融区块链”“信易贷”“银税互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银行间贸易融资校验等机制,为防范重复融资、贸易真实性核验提供支撑。

 

文章来源于社科大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丨内容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作者李冠青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