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2-2025年)》(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第三章重点任务中提到: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与畅通循环,构建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强链接。
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2-2025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背景
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仍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众多挑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要利用优势、打破壁垒,就要在创新与传承中找到平衡,构建经济发展新引擎,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绿色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要发展原则。绿色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未来仍将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发展基础
一、宏观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三、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四、绿色金融试点创新成果丰硕
五、试点带动全省绿色金融发展
第三节 发展问题与挑战
一、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现实矛盾有待解决
二、绿色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升级需寻求更强动力
三、绿色金融多元化产品创新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绿色金融缺少较为体系化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第四节 发展机遇
一、绿色金融目标导向坚定明确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将绿色金融列为“十四五”重点打造的“六大金融”之一,“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绿色转型取得新突破”的主旨勾勒出绿色金融的深化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巩固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要求坚定明确,描绘出绿色金融的需求侧空间。“美丽江西”建设中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下一阶段绿色金融在各个领域的发力主线。
二、绿色金融政策环境不断向好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驱动力持续增强。中央层面,各部委积极构建多领域协同政策体系、完善绿色金融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共同引导绿色金融实践。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丰富绿色金融体系内涵。地方层面,《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关于支持和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江西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明确我省碳中和路径设计,提出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
三、绿色金融作用功能继续强化
当前我国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和产品体系正在建立,逐步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多项绿色金融激励措施切实降低绿色投融资成本、推动环境效益合理定价,以金融力量带动劳动力、技术、商品等资源要素向绿色领域集中,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压力测试以及用于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ESG风险)识别、监测、防控的方法与工具等逐步推行,将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投放精准性与应对环境、气候风险的韧性。
四、绿色金融先发优势更为显著
当前我省探索建立一系列地方绿色金融标准,也已初步形成创新驱动的多元市场实践,“双碳”目标之下先发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独特定位与实践积累,为经验互鉴与业态融合提供实施基础。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效多点开花,将为丰富绿色金融内涵、优化绿色金融政策、拓展绿色金融市场、提升绿色金融发展配套环境等提供先期经验。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改革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与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坚持市场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完善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提高绿色金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目标导向,重点突破。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发挥绿色金融功能,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等重大战略目标,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绿色金融需求。重点逐个突破绿色金融发展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整合内外部发展力量,破题关键难点,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坚持激励约束,提高质效。创新制度工具、优化激励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绿色金融改革动力。科学加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金融约束,落实环境、社会、治理风险的识别、监测与管理要求,提高绿色金融发展韧性。持续深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的金融投入。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绿色信贷余额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全省信贷余额平均增速;绿色信贷占比不断提高,绿色贷款余额占比达到11%;引导驻赣银行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分(支)行,绿色金融专业机构规模进一步扩大、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
——绿色证券市场继续扩张。到2025年,力争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40家,其中绿色产业上市企业不少于1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挂牌企业300家,其中绿色企业不少于50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力争达到600亿元。推动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省内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的环境和气候信息自愿性披露率较2021年末提高50%。
——环境权益市场取得突破。积极探索建立全国性生态产品与资源环境权益综合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用能权、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等交易,环境权益交易规模较2021年末显著提升。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对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绿色保险创新不断推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额、保险赔付支出、保单数量逐年稳步增长。推动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力争推出超过30个绿色保险创新险种。“十四五”期间,“险资入赣”金额突破1200亿元,其中绿色低碳领域投入不低于300亿元。
表2 “十四五”时期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主要目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锚定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与科学转型,
落实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双抓手
一、推动全产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二、积极支持绿色城乡建设与升级
三、加大力度支持绿色科技创新与应用
第二节 推动社会绿色转型与普惠相协调,
加强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互促进
一、探索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新机制
二、深化绿色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三、提升绿色普惠金融发展配套
第三节 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推进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一、夯实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施基础
二、拓展金融创新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加快培育生态产品交易市场
第四节 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与畅通循环,
构建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强链接
一、推动关键产业链条优化升级
二、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设施建设
第五节 加强示范引领与全省特色化绿色金融路径创新,
拓宽绿色金融深度广度
一、推动区域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二、打造绿色数字金融创新亮点
第六节 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新契机,
探索碳金融市场创新
一、优化发展碳金融基础环境
二、加快推动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
第七节 打造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新窗口,
助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一、拓宽绿色金融对外合作新渠道
二、强化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改革激励与引导
第二节 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育
第三节 深化理念宣传与推广
第四节 强化风险预警与管理
文章来源于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