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重点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二是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
三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稳妥有序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审批并开展持续监管。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
四是坚持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有序做好重点机构风险处置化解工作,依法加强对资本和平台企业监管,持续做好头部网络金融平台整改工作。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五是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稳妥应对低收入国家债务问题。
六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出台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办法。稳步推进债券市场改革开放。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健康发展。
七是进一步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推动贸易便利化试点扩容提质。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提升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
八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编制。持续打击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支付活动。稳妥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推动特定非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
此次会议提出,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推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的一系列会议均重点提出加大对科技、小微、绿色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转换为支持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12月15日召开的国常会已对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作出最新安排。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按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从2022年起,将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纳入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计划管理,原来用于支持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必要时可再进一步增加再贷款额度。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
相关专家表示,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贷款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全球疫情对经济影响超出预期,国内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延长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并采取一定激励措施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度过难关。这种结构性支持工具,有助于缓解部分地方法人银行负债压力,提升政策传导效率,精准支持小微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促内需。
会议仍将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作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
尤其是在房地产领域,要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也是央行三天内两次提及这一表述。
一是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
二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主动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货币金融政策。
三是扎实做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同时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
四是扎实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各项准备工作。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做好人民银行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
五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一把手”,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原则。更加重视干部梯队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引导年轻干部下基层、到一线。
六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持续建设一支政治强、懂国情、接地气、复合型、国际化的央行专业人才队伍。
七是着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着重抓好直属和相关单位党建,确保党组织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
八是坚定不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金融反腐败斗争。继续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日常监督,坚决查处金融风险背后腐败问题。
文章来源于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