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ABOUT US

行业聚焦

央行莫万贵:在乡村振兴中推进普惠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融合发展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1-12-11

      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往往交织在一起,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多元化的投入,这其中必然离不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12月4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承办的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在演讲中表示,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创新驱动、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共同富裕”等要求。莫万贵表示,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往往交织在一起,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和多元化的投入,这其中必然离不开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莫万贵指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侧重点各有不同,融合发展,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的乡村金融需求。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普惠金融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提供金融服务,是乡村市场主体利用现代金融服务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下一步,需要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是绿色金融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要求。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农业既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实现“双碳”目标,农业减排固碳和农村生态修护是重要途径。推动乡村企业产业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乡村振兴的投融资和产业发展必须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助力绿色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方面,绿色金融大有可为。生态保护好了,金融还可以通过旅游、康养、生态农产品、减排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
 
      三是强化乡村振兴的科技支撑需要科创金融的支持。我国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必须依靠创新驱动,集聚科技、产业、金融、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着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生态循环模式创建、典型示范引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和体制机制创新,显著提升科技对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撑水平。为此,需要打造新型“政产学研用金”联合体,推动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包括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发展,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乡村建设。这些都需要科创金融的支持。
 
      四是供应链金融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新型服务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是根本方向。培育龙头核心企业、构建服务平台,至关重要。除了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外,还应发挥供应链金融的优势,通过乡村产业核心企业和服务平台帮助上下游小微企业、农户融资,形成正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发展。
 
      莫万贵表示,应该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配套相关支持政策措施,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本次高峰论坛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新华财经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承办,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山东省阳信县人民政府提供支持。

 

文章来源于新华财经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