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服务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川投站群
首页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控股股东
组织架构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川投要闻
媒体关注
行业聚焦
纪检举报
产品服务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企业风采
人才招聘
人才理念
党的建设
公司党建
博客版
极速版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控股股东
组织架构
公司新闻
川投要闻
媒体关注
行业聚焦
纪检举报
公示公告
企业理念
企业风采
职工书屋
人才理念
公司党建
新闻中心
ABOUT US
公司新闻
川投要闻
媒体关注
行业聚焦
纪检举报
公示公告
行业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规范为锚 创新为帆 开创服务实体新范例——写在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五周年之际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1-12-09
在我国,使用商业汇票的企业有两百万家以上。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并不知道这样一家机构的存在;然而在过去五年,这家机构却从零开始,稳步、大幅地提升着这两百多万家企业在使用商业汇票上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这家机构就是
上海票据交易所
。
关于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业内人士都知道是“应风险而生,为规范而立”。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发生一系列风险事件,在国务院决策部署下,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筹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剑指过去票据市场存在的规范缺失、技术落后、区域割裂等弊病。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应运而生,开始为全国票据市场提供集中统一、电子化、现代化的交易平台和统一规范的业务规则。我国票据市场开启了新的篇章。
如今五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五年来,上海票据交易所始终紧紧围绕党中央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锐意探索,砥砺奋进,持续推进建设稳健规范、蓬勃发展的票据市场,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展,市场引领力得到持续加强,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稳步发展的跨越,交上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五年来,票交所始终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守正创新,固本强基,有力引领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
建强“主心骨”。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不断完善党内学习、议事、决策的规则程序,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久久为功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注重在急难重任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激活“动力源”。坚持党管人才,持续引才聚才,拓宽人才发展路径,优化考核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贴近市场,确立电票时代市场运行基础规则;从严管理,构建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的内部管理体系;文化聚力,弘扬“团结、高效、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
把稳“方向盘”。牢记党关于金融工作的政策主张,自觉强化金融基础设施的政治担当,胸怀“国之大者”,聚焦金融业防范风险的永恒主题,强化平台建设和监测,筑牢票据市场风险防控防线;锚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使命,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
筑牢风险防控基础,维护市场规范健康运行
防控风险是票交所成立的初心和使命。五年来,票交所在风险防控工作上下硬功夫,有力发挥了票据市场风险防控中枢的作用,有效维护了票据市场的规范稳健运行。
在制度建设方面
,票交所陆续制定发布了《票据交易规则》《票据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业务规则》等数十项制度,牵头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联合发布了自律规范《票据交易主协议》,为风险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石。
在系统建设方面
,票交所将风险防控融入系统设计,密织风险防控网,压缩违规操作空间。例如,为保障用户资金、票据安全,票交所业务系统采用了票款对付结算(DVP)、线上清算模式;又如,为应对伪假票据风险,票交所提供了企业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并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出票、承兑、收款、背书、保证等业务环节设置关键字段校验,使“李鬼票”无处遁形。
在风险监测与分析方面
,票交所开发上线大数据智能化票据监测预警平台,建立专业监测团队,跟踪分析市场异常情况,并引入第三方数据,搭建企业信息库,实现对核心系统记载企业信息的定期排查监测。
在风险处置方面
,针对个别问题银行出现的信用风险事件,票交所严格按照管理部门要求,第一时间、精准操作,稳妥处置相关票据业务,阻断了风险在票据市场的传播。
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
,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票交所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推动企业开展信息披露,形成信用风险防范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截至2021年11月末,平台注册用户4.5万家,披露票据金额突破1.9万亿元。
伴随票交所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持续发力,票据电子化水平大幅提升,电子票据已经占到所有票据的99%,传统纸票时代存在的风险逐步销声匿迹,企业使用票据的意愿显著增强,深植贸易的功能更加凸显。2017年至2020年,用票企业家数年均增长36.72%,2021年前11个月用票企业数量达306万家。票据签发平均面额由2017年的113万元下降到2021年1-11月的82.05万元。在走访用票企业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和财务人员纷纷表示,过去纸票存在的风险一去不复返了,由此带来了经营成本的大幅下降,他们欣喜地为这一变化“点赞”。
创新普惠金融服务,着力支持实体扶持小微
与其他金融要素市场相比,票据市场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与实体经济、尤其是与小微企业天然紧密相连,普惠功能强、作用大。五年来,在做好基本业务服务的基础上,票交所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导向,顺应票据支付电子化、融资线上化趋势,创新产品服务,构建涵盖票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产品体系,不断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
在签发端
,票交所建设供应链票据平台,实现供应链票据全生命周期线上处理,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
在支付端
,推出“票付通”产品,在B2B电商、供应链场景下提供票据线上支付功能。
在贴现端
,推出“贴现通”产品,提供贴现自主询价、系统撮合、线上清算服务,打破贴现市场信息壁垒。
在融资端
,推出标准化票据,提供以票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偿付支持创设受益证券相关服务,打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各项票据创新产品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中崭露头角。截至2021年11月末,各项创新产品业务总额接近2000亿元,服务企业数量1.9万家。
票交所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果反映在了成立以来票据市场统计数据的变化上。从小微企业占比来看,2021年前11个月,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3.58万亿元,占比51.37%;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83万家,占比达92.56%。从融资成本看,市场转贴现利率总体下行,带动贴现利率水平不断走低,票据融资利率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之间的利差从2017年的平均86个BP扩大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平均223个BP,票据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深化市场培育与服务,持续提升市场引领力
作为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业务交易、创新发展、风险防控、数据分析、信息服务中心,票交所肩负票据市场培育重任,五年来在服务、培训、数据、研究、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市场引领力不断彰显。
在
参与者服务
上,票交所系统接入法人机构超过3000家,系统参与者逾10万家,涵盖商业银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多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票交所积极开展并持续优化参与者服务,获得广泛好评。各类机构票据交易活跃,交易规模从2017年的52.18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4.09万亿元,2021年前11个月达63.09万亿元,为市场注入了活水。在
市场培训
上,票交所建设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持续宣传普及票据基础知识、政策制度和理论研究成果,开设专题培训和交易员沙龙等活动,拉近与市场参与者的距离,着力提升票据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在
数据服务
上,票交所建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向管理部门和市场成员提供多层次数据信息服务,先后推出多条票据收益率曲线,并创新开发数据信息产品。在
研究引领
上,票交所联合市场机构与高校发起设立“中国票据研究中心”,建设票据理论研究高地,牵头编写出版《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报告》等多本票据市场研究专著,为市场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
制度推进
上,票交所响应票据市场发展需要,深化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研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持续推动完善票据业务相关制度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五年来,在票交所的公告栏里总是贴满了市场机构从全国各地寄来的感谢信。一封封感谢信的背后,正是票交所为服务和培育市场做出的不懈努力。
强化科技实力支撑,赋能基础设施核心竞争力
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支撑票据市场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性系统。票交所结合市场需求,持续完善两大系统各项功能,积极推广系统直连,创新推出交易方式,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开发新业务模块,持续完善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系统效能,票交所制定了纸电票据融合“三步走”战略,即数据融合、交易融合、系统融合。2017年5月,率先实现纸电票据业务数据融合。2017年10月,根据人民银行决策部署,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营相关的权利义务由清算总中心转移至票交所。2018年10月,纸电票据交易融合顺利完成,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实现同场交易。当前,票交所正在紧锣密鼓开展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建设,系统上线后将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实现一个业务系统、一套接口功能兼容纸电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首次在全市场实现票据“找零支付”功能,首次形成前后一体、多管齐下的风控体系,将进一步提升票据市场发展动能。
此外,票交所重视持续跟踪金融科技趋势,于2018年上线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探索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际应用。这一系统是区块链技术在国内金融基础设施的首次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通过在业务创新和系统开发方面的持续深耕,票交所逐步形成了自身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竞争力,相关工作成果获得了10多个重要奖项。其中,“中国票据交易系统”荣获2016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特等奖和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再贴现业务系统”荣获2017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和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票据业务直连系统”荣获2018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三等奖。“纸电票据交易融合”荣获2018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和2019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贴现通”荣获2019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和2019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线上票据支付系统”荣获2019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三等奖。“大数据智能化票据交易监测分析”荣获2019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服务再贴现政策实施,助力提升宏观调控效能
再贴现作为以票据为载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引导优化信贷结构、扶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发展、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自成立以来,票交所在人民银行指导下,建设并持续优化再贴现平台,服务再贴现政策实施。
2017年9月,票交所上线再贴现业务系统,再贴现政策实施首次具备了集中统一的电子化平台,实现了业务申请、受理、审批、合同签订的全流程线上操作,这在国内外均属首例。人民银行通过再贴现业务系统受理再贴现业务,不仅大幅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还可设置多维度参数和“民营”“小微”“涉农”“绿色”等电子标签,更加精准高效地发挥再贴现政策引导市场利率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今年11月,票交所上线再贴现业务票款对付结算(再贴现DVP)功能,再贴现全面进入电子化时代,操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再贴现对实体经济“精准滴灌”的政策效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建设跨境贸易融资平台,服务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
票交所持续关注和推动对外开放工作。2020年2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30条意见”,提出在上海前期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试点,鼓励和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置人民币资产。
根据这一意见,票交所建设上线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实现跨境贸易融资二级市场业务的线上集中化处理,一期上线同业代付和福费廷转让业务,首创性地实现跨境贸易融资业务线上化。这一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贸易融资创新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是票交所服务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截至2021年11月末,平台已接入机构218家,其中境外机构43家;累计达成交易102笔,金额100.16亿元,有效增强了跨境贸易融资市场活跃度。
五年来,伴随票交所的成立和发展,票据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成了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的转型,市场生态环境得以重塑,市场深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市场业务总量稳步增长。2017年至2020年票据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5.4%,其中票据承兑和背书年均增长23.6%,贴现年均增长23.3%,2021年前11个月业务总量超过149.44万亿元。横向比较来看,2021年三季度末票据承兑余额14.5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重为4.71%;票据贴现余额9.37万亿元,占同期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7.86%。票据市场已然发展成为我国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票交所走过了艰苦创业的五年,迈上了发展正轨。未来,票交所还将不断奋进,以规范为锚、创新为帆,继续向着“成为具有关键影响力、系统重要性的一流金融基础设施”的企业愿景扬帆远航。
-END-
文章来源于上海票据交易所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