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服务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党的建设
川投站群
首页
公司概况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控股股东
组织架构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川投要闻
媒体关注
行业聚焦
纪检举报
产品服务
企业文化
企业理念
企业风采
人才招聘
人才理念
党的建设
公司党建
博客版
极速版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控股股东
组织架构
公司新闻
川投要闻
媒体关注
行业聚焦
纪检举报
公示公告
企业理念
企业风采
职工书屋
人才理念
公司党建
新闻中心
ABOUT US
公司新闻
川投要闻
媒体关注
行业聚焦
纪检举报
公示公告
行业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中共建党百年票据成就与基本经验
川投云链
发布时间:2021-11-26
中共建党百年票据成就与基本经验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李紫薇
摘 要:
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建党百年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建党百年中国票据市场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回顾与总结。
关键词:
建党百年;票据;成就;基本经验
一、中共建党百年票据成就
建党以来,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和票据发展都是本着发展信用、服务经济的目标,票据在各个时期主要的特点也都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不断优化票据市场制度、产品种类及业务流程,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提升实体触达的覆盖面,助力经济金融发展。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票据成就
(1)土地革命时期票据成就
1927年,为活跃地区金融,帮助农民解决鞭炮运销问题,湖南浏阳县金刚镇公有财产保管处发行了一种以公有财产作为保证而发行的期票,这是最早的镇级期票。南昌起义爆发后,党领导工农武装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始票据业务探索。1930年闽西工农银行在其章程中将“买期票”列入营业范围;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将贴现、再贴现、发行期票作为正常业务品种写进章程,并从总行、分行到支行单独设立一个“放款及贴现委员会”;1933年国家银行专门制定《贴现放款暂行规则》对贴现规则进行约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金融机构一般均会发行本票和期票以支持生产、助力革命根据地事业发展。1934年发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的期票是目前所见的根据地发行的最早的期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由省级政府发行的期票,开创了政府发行期票的先河。
(2)全面抗战时期票据成就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管理外汇的暂行办法》对汇票、期票、支票等进行严格规定,以同敌人争夺物资,保护根据地财富,稳定根据地物价。同年10月,山东根据地胶东区颁布《汇兑管理办法》要求各主要市镇以贸易机关及商会为中心建立汇票交易所,汇票买卖必须通过交易所进行。1942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条例(草案)》中提出边区银行有办理期票汇票等贴现的权利,贴现利率由边区银行决定,由业务处的营业科负责贴现。为支持生产、满足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地和解放区银行开始发行本票和期票。1942—1946年间,陕甘宁边区银行分别发行了五百元、一万元和五万元面额的本票;1942起北海银行也开始发行不同面额的本票以缓解货币紧缩和北币缺乏;1943年冀南银行发布的《关于发行本票问题的通令》要求在群众观念认识上进行深入普遍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本票可与本币等值自由转让;1945年,江淮银行苏中第四支行也开始发行本票以调剂根据地金融、保护根据地物资。除此之外,为减少现款缺乏困难,山东革命根据地北海银行实现了用支票替代现金的办法。
(3)解放战争时期票据成就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以汇票、本票为武器展开了对敌金融斗争。为了促进市场繁荣,1946年2月华中一分区建立了黄桥市汇票交易所,主要介绍和调剂外汇汇票、买卖票据。同时,冀中地区的汇票经营模式从1947年9月开始转向为群众性经营。此时期根据地票据的发行是为缓解通货紧缩,稳定根据地的金融秩序。1946年6月,瑞华银行在其章程中明确将“贴现”作为其放款业务之一。1947年1月,苏中、苏北地区先后发行丰民贸易公司本票、淮海贸易公司本票、华中银行苏中办事处本票、华中银行本票等。为便利提款,减少点款之烦,1947年4月晋察冀边区银行冀东支行颁布本票暂行办法,允许持本票至出票行提取现款;同年10月,华中银行苏中办事处公布本票发行办法,规定本票与华中币等值,可用以完粮纳税或至公营商店购物。次年1月,东北银行发行面额为五万元与十万元的本票,随着解放区的拓展,本票可流通区域进一步扩大;1949年5月,华中银行也开始举办本票业务。此时期各根据地银行根据当地的战时需要,制订了不同的因地制宜的票据制度。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票据成就
受新中国成立前恶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正常存放汇业务日益萎缩,信用对生产流通的依存和促进关系几乎消失殆尽。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集中资金力量,支持国营商业,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私营事业给予了必要的扶持,部分旧银行也采取票据承兑贴现和埠际押汇的方式提供信贷支持。由于私营行庄不敢轻易放款,中国人民银行于1949年12月起开始举办票据承兑业务,由借款厂商出票,国家银行承兑,向私营行庄贴现,帮助一批企业重获新生。“一五”计划实施后,国家开始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再存在商业信用关系。由于缺乏商业信用环境,票据发展受到限制,票据市场服从计划经济体制。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票据成就
改革开放后,为解决“三角债”问题,商业汇票重新被提及。1979年,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商业信用,人民银行批准部分企业签发商业汇票。1980年8月召开的人民银行分行行长座谈会同意有条件地开放包括票据在内的部分商业信用,批准上海先行先试。1981年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杨浦和黄浦两个区办事处的协作下,试办了第一笔同城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同年10月,在徐汇区办事处和安徽天长县支行的合作下,试办第一笔跨省市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982年,人民银行将试点范围扩大至重庆、河北、武汉、沈阳等地,到1984年全国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了规模不等的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为推进票据市场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84年12月颁发《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决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票据承兑、贴现业务。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再贴现实行办法》,正式开始办理再贴现业务。鉴于“三角债”问题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资金周转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1986年,人民银行发布运用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清理欠款的通知,并在北京、上海等十个地区施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银行结算办法》,将商业汇票作为企业结算货款的工具加以推广,允许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1990年,国务院发文开启全国范围内的企业拖欠货款清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了票据的发展。1994年11月,人民银行下拨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优先办理特定行业和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业务,再贴现开始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出台,历史性的改变了建国以来我国票据市场无法可依的局面,开启了票据发展史上规范发展与制度化建设的新阶段。此后,人民银行相继颁布了《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加强了对商业汇票的宏观管理和制度建设。1998年3月人民银行基本建立了以再贴现利率为基准,间接引导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的价格机制。1999年9月,《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提出要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支持商业银行扩大票据业务,扩大再贴现对象和范围。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出台,票据法律法规逐步确立,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涉足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转贴现业务开始出现,工商银行郑州分行华信支行率先以票据业务为专营方向,办理银票与商票的贴现与转贴现业务。区域票据平台逐步形成,到20世纪末,已基本形成以重庆、广州、郑州、南京等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2000年以后,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外资银行开始加大票据业务拓展力度,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同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成立,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家银行票据专营机构,此后,中国农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票据营业部相继成立,票据市场从分散经营走向集中经营和集约化管理。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承兑风险控制指标,承兑业务增长率同比大幅提升。2003年6月,“中国票据网”上线,解决了票据信息不畅的问题。2005年开始,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相继推出了基于行内系统的电子票据产品;国内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动产质押、以票易票、商票保贴等特色票据产品;部分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票据保管、票据鉴定、票据查询和到期托收等整体票据服务,创新了票据产品与交易品种。
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大量拓展票据业务,票据市场快速增长,票据承兑量迅速增加,票据交易十分活跃,票据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等业务也应用而生。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成运行,我国票据市场由此迈入电子化时代。在电子票据问世的同时,人民银行同时印发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给ECDS系统的运行及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伴随着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票据交易十分活跃,新产品及新的交易模式不断创新。2009-2011年,票据理财迅速发展,并延伸出票据信托业务。2010年开始,监管部门对票据市场的管理逐渐趋严,监管文件相继下发,中国银监会等监管机构也不断升级监管治理措施,以规范票据市场的经营范围。
4. 新时代以来的票据成就
新时代以来,票据市场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并推动创新,特别是票交所成立后陆续推出了纸电票据融合、票据交易系统直连、线上票据清算等系统,推出买断式交易,实现再贴现业务无纸化、电子化,推出意向询价、对话报价交易机制,加强票据新规则及业务培训,成立会员制,引入非银机构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票据市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为适应票据市场新变化,解决市场中的新难题,上海票交所和各参与主体积极创新。2018年1月,上线试运行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同年12月,国内首条票据收益率曲线诞生;2019年12月,城商银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发布。2018—2021年间,上海票交所针对性地发布“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供应链票据,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推出账户主动管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市场参与主体也在加速提升自身能力,纷纷重新改造优化自身票据系统,实现和票交所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修订完善内部制度,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以适应票据市场新变化,加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业务创新在民间纷纷展开,全市场的风险防控水平也由于系统建设的完善而得到大幅提升。以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和中国票据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票据研究机构的票据市场应用、理论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市场建设效率空前、市场发展成效显著,票据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百年票据发展基本经验
百年票据,经久不衰,需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推动我国票据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 党的领导是根本
中国共产党自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百年来,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和票据发展都是本着发展信用、服务经济的目标,在新民主义时期,为农民农村、为对敌斗争、为发展金融,以公有财产作为保证发行期票,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允许办理票据业务;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恢复经济,支持集中统一的经济,票据服从计划体制;改革开放时期为发展市场经济,使用商业汇票清理“三角债”以解决货款拖欠问题,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范票据市场行为,出台电票解决纸票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新时代以来,票据积极服务经济,成立上海票据交易所弥补我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的不足。建党百年历史经验表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根本所在。
2. 法律法规是依据
票据制度可以规范票据使用主体和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我国票据市场百年发展始终将法律法规建设贯穿始终。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贴现放款暂行规则》,晋冀鲁豫边区《管理外汇的暂行办法》,冀南银行《关于发行本票问题的通令》等票据法律法规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和解放区事业发展,支持了对敌金融斗争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商业汇票承兑、贴现暂行办法》《再贴现试行办法》《银行结算办法》等出台,奠定了票据制度建设的基础。1995年《票据法》出台,开启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新篇章。随着《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票据市场法制体系基本形成。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随之颁发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及8个规范性的制度为推动我国电子商业汇票发展和流通提供了依据与保障。面对着票据市场乱象频发,银保监会也发布了一些列制度规定,旨在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风险。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各项票据制度密集出台,为市场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实践表明,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票据制度,只要在宏观上能够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在微观上能够方便票据使用、减少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纠纷,充分发挥票据的功能,就是科学的、先进的、合理的,未来票据市场发展既要坚持和加大法律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又要坚守法制的执行和监管统一,才能进一步释放法制的生命力!
3. 诚实信用是基础
票据的本质为根植于商品贸易活动中的商业信用,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基础。回顾百年票据发展历史,各时期革命根据地贴现业务的发展,以及发行本票替代货币流通等均是票据信用的体现。1943年9月29号,冀南银行总行发布的《关于发行本票问题的通令》更是明文指出本票的发行可以培养与提高农村信用观念,发展票据信用事业。1979年,我国金融界开始探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以银行信用引导商业信用。可以说此时期的票据产生于信用功能,是在解决“三角债”问题和发展商业信用的特殊背景下被再次被提出。上海票交所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优化票据市场环境,提升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上线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平台,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推动商票信披工作开展,推动票据信披机制建立,旨在加强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体系建设。实践表明,票据的发展往往与一个地区信用环境相关,从各省市票据市场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信用程度相对较高,票据发展较其他地区更快。因此,未来票据市场发展要进一步推动票据信用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商业承兑汇票,加快实施准、快、全披露商票信息的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推出商业承兑评级与担保机制,研究对商业承兑汇票总量、结构及监测的管理制度等。
4. 服务经济发展是中心
支持实体经济是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初心和使命所在,百年来,票据市场发展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本票、期票、支票等主要以对抗敌对势力,支持农业经济,支持生产,助力根据地事业发展,助力根据地经济金融发展为目的而发行。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持私营事业发展以维持国计民生,人民银行开始办理票据承兑业务。改革开放后,为解决企业“三角债”问题和发展商业信用,票据业务开始被恢复。票据的推出,不但厘清了企业间债务问题,还有力地支持了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此后,各类制度相继出台,规范了票据业务发展,推动了票据服务实体经济进程。电子商业汇票出台以来,各商业银行加速了票据创新步伐,强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后,票据创新大放异彩,瞄准企业发展痛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各类票据创新产品,进一步拓宽了票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经过百年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票据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2021年9月,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2.57%,比同期限LPR低128个基点,票据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明显。企业票据用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21年上半年企业用票金额合计4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6%;用票企业数量为237.82万家,同比增长16.49%,增速可观。其中,中小微企业用票金额34.68万亿元,占比73.03%;用票家数近234.63万家,占比为98.66%。票据因信用而生存,因支付而发生,因融资而发展,因创新而繁荣,因服务实体经济而发展空间无限,票据市场发展应矢志不渝以实体经济为中心。
5. 开拓创新是动力
开拓创新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动力,百年票据市场发展充分体现了创新理念。1945年5月,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北海银行颁布了《办理公营企业期票贴现办法》,通过票据交换及贴现业务的办理,便利公营企业资金周转,以达到推动和恢复生产之作用,是解放区金融工作者的一个创新之举。21世纪以来,招商银行“票据通”网上票据业务,工商银行“易保付”电子信用票据等电子票据产品,以票易票、商票保贴等定制个性化的票据服务模式和产品,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ABS,上海票交所“票付通”“贴现通”、供应链票据平台、标准化票据,招商银行票据结算、承兑、贴现、票据池、质押、转贴现、再贴现等票据全产品一体化经营,九江银行绿色票据,赣州银行区块链票据,以及不少商业银行的极速贴现、票据池等创新产品相继出现,加速了票据繁荣,推动了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未来票据市场发展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票据潜力与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应通过制度创新,发挥票据前端承兑支付和融资流通功能,走支付便捷化,短贷、应收款票据化之路;依托科技创新,发挥后端交易投资功能,走类债券和类证券化之路;未来票据业务模式创新将会呈现出一体化、平台化、公司化、综合化的趋势。
6. 科技推动是重点
科技推动历来是票据市场发展的重点,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科技赋能票据市场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如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票据上线内部管理系统,“中国票据网”成立,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等以行内系统为依托推出的电子票据产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票据出现,部分金融机构也开始将电子化服务与差异化服务的策略相结合,拉开了“互联网+票据”的序幕。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科技赋能票据市场的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浙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赣州银行区块链票链、江苏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行票据贴现业务、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供应链票据平台均是金融科技推动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体现。未来票据市场发展应继续坚持科技推动,进一步完善票据科技制度、强化票据IT系统建设、推动票据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物联网等科技力量。
7. 防范风险是关键
百年来,票据市场参与主体为防范风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933年国家银行《贴现放款暂行规则》规定贴现需有保证人或缴纳一定的抵押品,1943年成立的山东根据地胶东东海地区的汇票交易所要求买汇必须有保人。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地区采取了加强出口商调查研究的方法来减免经营中出现的顶票损失问题。改革开放恢复票据业务以来,为防范诈骗风险,商业银行开始重塑业务流程,设立专职岗位,实行双人交叉验票机制等。近年来,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等通知,进一步加强商业汇票业务监管、规范票据业务办理流程。为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上海票据交易所未雨绸缪打造票据市场风险防范体系,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汇票各项业务,提高电票业务占比,加强风险制度及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及时跟踪分析市场风险迹象,完善预防机制,优化交易机制。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只要经营票据业务,就必然存在风险。防范风险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关键,未来应进一步健全票据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加强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完善风险监测指标,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8. 理论创新是重要环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票据市场发展需要票据理论创新。198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先行先试票据业务后,上海金融学会成立“票据贴现研究会”,专门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票据业务应用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论证、研究。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发起成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研究会”,创设《票据研究》期刊,通过培训班、巡回讲课等方式培养了一批票据业务骨干。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应用理论研究氛围愈发浓厚,理论创新成果丰硕。上海票交所借助组织票据市场座谈会、中国票据市场高峰论坛、交易员沙龙等多层次研讨会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组织内外部专家编写票据专著,开展形式多样的征文及课题研究;中国城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上海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等票据专业委员会,以及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中国票据研究中心、中国商票研究中心等票据研究机构相继成立,为票据市场理论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为票据市场发展的重要环节,应持续推动票据理论创新,期待发挥中国金融学会作用,加强票据市场宣传,强化中国票据市场理论研究;期待发挥高校作用,加强票据市场人才培养;期待票据市场繁荣发展,理论、制度、创新再上新台阶。
—
END
—
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
无相关信息
川投集团网站群
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嘉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田湾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泸州川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燃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售电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峨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川投兴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佳友物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川投国际网球中心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华西牙科有限责任公司
天府大数据国际战略与技术研究院